主页--> morriunion-000 --> morriunion-003-000 --> morriunion-003b-006
莫迷网联音乐总顾问杨大林先生,杨冬女士专拦B-参考资料:媒体的有关报道-6
 
006-意大利电影配乐大师来北京执棒 莫里康内讲往事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18日16:12 新京报
 
 
2007年获颁奥斯卡终身成就奖的意大利电影配乐大师埃尼奥·莫里康内,将于5月23日首次登台北京。日前,莫里康内通过电子邮件,接受了本报的专访。2001年开始,莫里康内频繁巡演。而且莫里康内登台之地,都不是一般的音乐场所:克里姆林宫、联合国大会、维罗纳竞技场、伦敦皇家阿尔伯特大厅……而眼下,他马上就会登上人民大会堂。“在这个领域(电影配乐)里干了50多年,我还没觉得累。”莫里康内说。

  埃尼奥·莫里康内EnnioMorricone

  意大利电影配乐大师。1928年出生。12岁时进入音乐学院学习小号,后致力于管弦乐和室内乐创作。1961年开始投身电影界,与导演塞尔吉奥·莱昂内合作“赏金三部曲”成名。至今已为500多部电影创作过音乐。曾五次获得奥斯卡电影配乐奖提名,2007年终获奥斯卡终身成就奖。2001年开始频繁巡演。其子安德烈·莫里康内也是意大利独当一面的作曲家和指挥家。

  中国想看故宫和历史博物馆

  新京报:这是你第一次来中国登台,最初接到邀请的时候,有什么特别的原因驱使你答应下来吗?

  莫里康内:虽然是我第一次来登台,但这已经不是我第一次来北京了。多年前,朱利亚诺·蒙塔尔多拍《马可·波罗》时,我就跟他一起来北京待过,帮他的电影配乐。不过那次我没有什么时间到处逛,这次我希望会有多点空闲,至少去看看那几个主要景点吧,比如故宫和中国历史博物馆。

  新京报:听说这次来北京,你会带一个匈牙利的乐团来。能介绍一下这个乐团吗?你经常跟他们合作吗?

  莫里康内:我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因为现在我正在匈牙利的边境小城久尔(Gyor)跟乐团排练呢。我这一辈子跟数不清的乐团合作过,而近来我合作最多的就是这个久尔交响乐团,也就是我将要带到北京来的。之前我跟乐团已经演过几场音乐会。久尔交响乐团的乐手们都是职业音乐家,这个乐团给我的感觉是,他们可以把音乐诠释上的严谨和华丽平衡得很不错,而这是乐团固有的特性;同时很重要的是,他们具有足够的张力和弹性,可以把乐团自身的光彩和我融合到一起。这样一来,乐团带出来的就是属于我创作中的特殊的音色。我很有把握,这个乐团在亚洲巡演期间,肯定会拿出他们的看家本领来,给观众献上具有感染力的演出。

  新京报:70多岁以后,你才开始频繁做现场演出。为什么以前没那么多演出呢?

  莫里康内:因为以前没有那么多人请我演啊。并不是说我不喜欢在公众场合露面,而是真的因为现在请我登台的人比过去多得多。

  新京报:要把电影配乐整理成乐队现场演奏的音乐,需要做什么工作?

  莫里康内:我需要把很多作品的片段整理成长一点的作品,免得让观众每隔几分钟就鼓一次掌。最理想的是每一段音乐持续15到20分钟,也就相当于交响曲里面一个乐章的长度。

  新京报:马友友曾经出过一张向你致敬的唱片,你喜欢他的诠释吗?

  莫里康内:马友友是个很棒的音乐家,无论是在录音室里,还是那次在罗马,他演过一场令人过耳不忘的音乐会,马友友的脸上永远带着微笑和开朗的神情。就算我有时候处理音乐作品的方式不是他所习惯的,他也总是会依照我的方式,带来极具才华和光彩的演奏。

  莱昂内他双手做取景框给我说戏

  新京报:你和塞尔吉奥·莱昂内是小学同学,你们的合作是怎么开始的呢?

  莫里康内:我和塞尔吉奥是小学校友,但之后好多年我们都没见过面……后来忽然有一天,他跑到我家里来,无意中他听了一些我写的音乐,然后他就让我给他的电影《荒野大镖客》写配乐。你知道吗,他一开始到我家里来的时候,根本认不出我来,可我忽然觉得这张脸很熟悉,好像以前是一个学校的,随即他也记起来,原来我们在罗马上一个小学。

  新京报:在你和塞尔吉奥·莱昂内合作的20多年里,有哪一部或者哪几部电影配乐你自己是最满意的呢?

  莫里康内:我跟他合作的时间越长配合得越好。塞尔吉奥的电影,从《荒野大镖客》到《西部往事》,拍得越来越好,一直到后来他拍出了《美国往事》,我觉得可以称之为电影史上真正意义上的“杰作”。莱昂内在进步的同时,我在配合电影的音乐创作上,也慢慢摸索到了属于自己的语汇。后来,我在跟别的导演合作时,也都一直沿用着这种音乐语汇。

  新京报:你跟塞尔吉奥合作的多年里,你记得发生过什么有意思的事吗?

  莫里康内:回忆起和他在一起的时光,我总是觉得很幸福。每次他在电影开拍之前,都会先给我讲故事,告诉我这部电影将会是什么样子的。每一次他都能把情节讲得很细很透,一边讲故事,他还会用双手做取景框,告诉我每一个镜头将会怎么开始。这样,我就大概知道了这部电影的配乐需要怎样,留多少空间,音响、音色,我都差不多心里有数了,便可以在电影正式开拍之前就开始创作音乐。

  我记得有过这么个事:我们正在录音室里给他的一部电影录音乐,当时天已经很晚了。塞尔吉奥和录音技师们出去喝杯卡布季诺,我没去,就躺在沙发上歇会儿,不知不觉就睡着了。后来我在一个很响的声音中慢慢醒过来,那个从音箱大喇叭里传出来的声音不断在说:“你的音乐真难听!你的音乐真的很难听!”我一下子跳起来,发现原来是塞尔吉奥在闹。好一场噩梦啊。

  奥斯卡《午夜情深》肯定有诈!

  新京报:你在两年前获颁奥斯卡终身成就奖。虽然你得过多次提名,却是一个奥斯卡电影配乐奖都没拿过……

  莫里康内:1986年那次,我凭《教会》获得奥斯卡最佳原创音乐奖提名,那时我感觉自己肯定拿定了,尤其是那一届我最强的对手是《午夜情深》———荷比·汉考特的编曲固然很漂亮,但那曲子不是他原创,是经典爵士乐的改编版,所以跟《教会》的音乐根本没法比。那次肯定有诈!当然,如果让我评奖的话,我两年就应该得一次奥斯卡了。

  新京报:当我们谈到电影音乐,一般音乐专业人士会认为,电影音乐是借鉴了管弦乐的框架,但实质上却是缺乏深度的轻音乐、通俗音乐。你觉得呢?

  莫里康内:我觉得,音乐的价值取决于创作者自己的天分有多高,还取决于他的能力和是不是够诚恳。其实我们看看历史上那些杰出的作曲家,有许多人是在“命题作文”的情况下写出流传后世之作的,其中一个例子就是给芭蕾舞写音乐,这跟今天很多作曲家需要按照电影的脉络写曲子差不多。

  每部电影都有不同的性格,有时导演会说出来,有时是靠作曲者自己去感受。给电影配乐,这些不同的特性肯定得保留,而实际上音乐就是从这些“性格”的基础上发展的。不同的作曲者对电影的画面、对导演的“诗意”,都会有自己的理解。也就是,10个作曲家会写出10段不同的配乐,而且如果作曲者自己够水平,这10段配乐可能都是很好的作品。不管怎么样,我认为电影配乐这种还比较新的作曲艺术,也跟其他不同艺术领域的创意艺术家们一样,都代表了我们这个时代里重要的一环。音乐历史学家们将来也得把电影配乐作曲家,算入音乐创作的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我相信是这样的。

  创作电影导演就是我的客户

  新京报:你创作时,会不会被影像所限制?对一般听音乐的人来说,音乐的一个特性就是没有固定的视觉印象,可以自由幻想。

  莫里康内:当我给电影写配乐的时候,我得记住了,电影、电影导演的要求到底是什么。因为说到底,导演才是电影工作中真正的原创者。此外,我也得记住,配乐不能喧宾夺主,不能转移了观众的注意力,否则他们很容易跟不上电影的节奏。不过,我也尽量在每一部配乐里保留自我的创意空间,让自己的音乐语汇贯通整部电影。电影导演就是主动联系我的客户。他们必须完全信任作曲家,让我们放手创作,据我所知,有些导演对作曲家的要求太明确,有时候就成了一种约束。

  有时候我会“偷偷地”在创作里加入一些实验,旁人很难察觉到,只有我自己知道,那样既可以使音乐为电影服务,同时作曲家也有自由。我一直在摸索一种模式,我相信肯定能为电影音乐寻找到一种格式,能有充分的表现力,因而可以支撑其脱离电影本身而独立成篇。对于电影来说,我感觉是不存在标准的创作方法的。电影导演叫我去跟他们一块儿工作,他们跟我说戏,就跟莱昂内那样,或者给我听一段“范本”。还有些导演喜欢给我看剧本,或者给我看一段已经拍好的镜头。所有这些方式都是可行的,但还有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直接跟导演沟通,听他解释自己拍那部电影的动机,他想要怎样拍,拍成什么效果,有什么要求,剧中角色都是什么样的,等等。

  生活

  星期天看足球赛

  新京报:平常你在意大利的家里,除了音乐之外,最常做什么?

  莫里康内:除了写曲子,我会锻炼身体,大部分的时间我都和我太太玛丽亚在一起。

  星期天的话,我一般会去看罗马足球队比赛。

  经历吹小号不适合我

  新京报:我们谈谈你的音乐经历吧:你最初是学小号的,早年像在二战中的经历,对你后来的音乐生涯,尤其是电影音乐的作曲生涯产生了什么影响?

  莫里康内:我开始是在音乐学院里学吹小号的,不过很快我就发觉那不适合我,所以我就开始学习作曲。二战期间,我跟我父亲在一家乐团里任职,一开始是在罗马的酒店里给德国人演奏,后来又给美国人演奏,那段时间对我来说是很具体的音乐经验,到后来我在录音室工作,给歌唱家们编写和声,以及再后来我开始给电影做配乐,都特别用得上。

  新京报:你早期学习古典音乐,有什么契机促使你转向通俗音乐的编写、继而开始电影配乐的创作?约翰·凯奇对你影响很大吗?

  莫里康内:这个转变是日积月累形成的,是从我学古典音乐的过程中开始的。我当时尝试着给戏剧演出编曲,接着给电台和电视台配乐。直到后来我开始接触电影这个领域,才意识到其实自己已经积累了相当的艺术和专业经验了。我在学院内外所有的经验,对增强我的表现力都很有益处,而我的个人风格,也就是在所有这一切的基础上面发展起来的。

  81岁高龄的莫里康内这次来华演出,成为了不少电影配乐粉丝的节日,这些莫里康内的粉丝也包括国内不少导演和音乐人。他们和许多普通影迷一样,都是从20世纪90年代偶尔购买到的一张盗版CD或VCD里得知了莫里康内,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拾地迷上了这位配乐大师的作品,并奉之为经典。

  张一白

  (电影导演。莫里康内资深粉丝,曾在个人电影作品《夜上海》里引用莫氏旋律。)

  我接触莫里康内的作品应该是比较晚的。那是在1998年,我在广州给《将爱情进行到底》做后期,在逛音像店的时候淘到了一张《天堂电影院》的原声,当时我就震惊了,怎么会有这么婉转动听又大气的音乐?当时我还没有看过这部电影,就已经被单纯的音乐所陶醉了。

  后来我看了许多莫里康内担任配乐的电影,也渐渐了解到了这个大师的创作情况,我的电影创作也受到了不少他的影响。我对莫里康内的喜爱集中体现在我的电影《夜上海》里,我让女主角哼唱了一句莫里康内的音乐,就这一句让片中人的情感得以融合。就这一句音乐,我说服投资方花了很多钱购买了版权。

  杨大林

  (电台主持人。电影音乐研究专家,发表过多篇有关莫里康内音乐的文章。)

  莫里康内的“往事主题”具有穿透力和强大感染力,那旋律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往事主题”是莫里康内的代表作,又是世界电影音乐的巅峰之作。在用各种文字书写的有关这位作曲家的介绍或评论文章中,它是人们必然要涉及的一段音乐,同时又是上至影评家、下至普通观众以及无数音乐爱好者永远怀着赞叹和敬畏之情去聆听、去谈论的一段音乐。其迷人的音色、流畅的旋律和隽永的风格,对世界各国的许多影片产生了影响。

  每当我聆听莫里康内作品时,脑海中经常闪现出一组似乎毫不相干的画面:一座高耸入云的山峰,许多人都在奋力向上攀登。有人离那烟雾缭绕峰顶也许已相去不远。但在云端之上,山顶上一座有钢琴的房子里,一直就住着一位年届八旬的、戴眼镜的意大利人。   

  左小祖咒 (摇滚音乐人。莫里康内资深粉丝)

  我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接触莫里康内的音乐。一开始是因为《美国往事》,那是我最爱的电影,我喜欢罗伯特·德尼罗的表演,觉得这部电影不论是作为黑帮片、言情片、政治片还是玩弄小情调方面,都是无可比拟的。当然莫里康内配乐的功力在里面也更是展现得很完美。他的其他配乐作品中,《西西里的美丽传说》我也喜欢,当时他的年龄在60岁上下,我觉得艺术家在这个岁数的作品应该是表达最完整的。

  我是做摇滚的,莫里康内的作品对我的音乐影响集中在情感层面。我觉得他的音乐和许多古典音乐、特别是肖邦的音乐,在情感上是相通的,又包含了现代元素。从技术层面,他作品中最能感动我的是弦乐的运用,一听就能听得出是他的作品。听说莫里康内脾气不好,和我一样,真正做音乐的都是这样。不过他不是什么“老炮儿”,我推荐年轻人也去看他的演出。(新浪音乐)

 
 
 
 
上一页   下一页
 
2009.6.30
 
 
除非有版权所有人的允许,本站所有曲目均仅供访问者个人欣赏使用,严禁用于复制生产,出租销售等任何其它商业目的。
本站自2003.8.8.开始运行   联系信箱 E-mail 867549420@qq.com    © 2003 hwg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