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胜古庙有文武 古色名桥是太和
《大埔城》诗两首
大埔城(七律)(之一)
大埔小城景物多,吞云吐露泛微波。
名胜古庙有文武,古色名桥是太和。
八仙遥望马鞍岭,两滨近隔林村河。
江畔垂钓游人乐,鹭立鸥翔鸟穿梭。
选自《叶公台山之行创作诗词集》
注:吞云吐露指吐露港,而它的确是吞云吐露的;八仙——八仙岭;两滨——林村河出口吐露港处把两滨分成大埔海滨公园与元洲仔海滨公园。
名胜古庙有文武,古色名桥是太和。
这两句可以说是绝句了,它令我吟得的确苦了,既要对偶,又要押韵,更要突出大埔的两大有名的文武庙与太和桥及其特征。
图片是元洲仔公园,水中的白鹭看到吧,它把我也骗了,在两公园两个多小时还在原处,原来是个模型在海中漂浮。
上图是架设于林村河的太和桥,它红墙绿瓦,古色古香,不论远或近看都象一座古建筑,如果不把林村河拍进去你肯定不知道它是一座桥梁呢。
太和桥的背后是一座高架铁路桥,那就是九港铁路,假如乘坐该铁路的火车,就能看到这桥呢,拍这照片时刚有一列火车经过,仔细就能看到它,它刚好在太和桥的桥顶。
鹤立鸥翔鸟穿梭
照片由叶公拍摄
两流出海分主次 三脉反差各分明
大埔城(七律)(之二)
腾云驾雾大埔城,林村河源水清清。
两流出海分主次,三脉反差各分明。
文武古庙近咫尺,马鞍奇峰远遐影。
回归塔前论明暗,一高一低浪难平。
选自《叶公台山之行创作诗词集》
若干年前,英国接管新界之时,是从大埔纪念塔的位置首次登陆。
图片是在元洲仔公园拍大埔海滨公园,回归塔后面的山是八仙岭,它的八个山峰按八仙命名;大埔工业区就在回归塔后面(大群建筑物)。
两流指林村河及沙田河,它出口都在吐露港,对于大埔来是林村河是主,沙田河当然是次,也可以这样理解,林村河也有主支之分,在大埔汇合后流出吐露港;三脉指围着大埔的山脉,有远有近,因此有清晰有朦胧,上图拍的山本身就是“三脉反差各分明”。
马鞍奇岭远胧朦“三脉反差各分明”,远处朦胧的山就是马鞍山。
我两次到该地,头一次就登上回归塔,下塔后,在楼下入口处碰到一位工作人员,就大埔、香港与内地的问题与她交谈了二十多分钟。
当时未写该诗,如下次再去,会把这首诗写在留言册上,假如有的话。
这诗非常有哲理,虚实、主次、反差、高低、远近、明暗都写了,是我写得最好的诗中之一首。
说起林村河,一天我游历了大埔吐露港两海滨公园后沿着林村河往西经过林村谷、北大刀刃、小庵山、大庵山、大刀刃、观音山、大帽山、上村、石岗、锦田、元朗,最后返回锦绣花园,林锦公路是穿越林村郊野公园的公路,那艰辛程度可想而知,我独自一人用双腿足足走了九个钟头,其路程相当于在此地横跨新界的东西。
在大庵山亲自看到并拍摄更饮用了那里的清泉,这清泉也可以说是林村河的其中源泉之一。
所以能写出“腾云驾雾大埔城,林村河源水清清。”
沙田去过几次,但都是乘火车或开小车去了,那当然沿着这沙田河走,并拍摄了些照片。说到林村河的主支流(主流上面说了),而支流我也是用双腿走的,在汇合处附近有多道桥梁,我在此处流览很久,也拍了不少照片,因为它美极了,因此写了“两流出海分主次”。
说到那里的山,它更令我惊叹,马鞍山、八仙岭、鹿山、纯阳峰......,还有多个不知名的小山,远处、近旁,清晰、朦胧,因此有这句“三脉反差各分明”。
这里“两流”的“两”是实数,而“三脉”的“三”是虚数,这里的山脉大大小小,有的连成一片,我也说不出有多少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