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love-000-->sherry-006
Sherry-006
我的莫里康内乐迷网友

他们都是来自世界各地的有趣的人们,我们为了共同的爱好--莫里康内的音乐而在网上相识。

  Don:一位非常热心的老先生,退休前是美联航的一位机长。从60年代他就开始收集莫里康内的唱片,从早期的EP到LP,又到后来的CD,总共收集了有四百多部他的作品,他配乐的电影也收集了有三百多部,或许是最资深的莫里康内迷和收藏者了。他的收藏中有许多是未曾正式出版的Bootleg版唱片,也有同一部作品不同国家发行的不同封套的版本(他曾经寄给我一盘自己摄制的录象带就展示了好几百张他珍藏的不同封套的LP唱片,一部配乐有时侯甚至有十几个不同封套的LP)他曾经两次去意大利和莫里康内本人见过面,一次是在意大利fabriano为包括莫里康内、巴卡洛夫在内的几位通俗音乐家(general
music)举办的庆祝会,另一次在莫里康内罗马的家中。虽因为莫里康内不会说英语他们交谈不多,但老先生还是很为这两次机会而自豪。他也是第一个和我通信的莫里康内迷,得知我购买唱片的困难之后,又多次复制自己的收藏品赠送于我,有时侯甚至是原版的CD或者展转从别的网友处获得的复制品寄给我。这些唱片有的即使在国外都已经绝版,所以对我来说更是弥足珍贵。他还特意嘱咐我不要让那些绝版或稀有版本的CDR流入二手拍卖网站,以免某些人从中牟利,由此可见作为一个真正乐迷的素养。老先生说起他收藏早期,在美国也并没有很多人知道莫里康内,而他自己自从65年看了“FOR A FEW DOLLARS MORE”之后,就迷上了莫里康内的音乐,于是除了购买唱片之外,还到处寻找关于他的资料或配乐电影的简报,每到一处,便翻遍了当地报纸和图书馆。与他那时侯相比,我现在起步真是幸运多了,至少大部分的资料都可以通过网络很方便地找到。

  Andrei:是一位自由执业者,巧的是,和Don一样都来自加洲(却是在我的介绍下他们后来才建立联系)。由于工作的关系他经常要开车出远门,于是莫里康内的音乐成了他最好的旅伴,甚至还有在什么样的天气里偏爱那些作品的习惯。而每每收到新的莫里康内音乐也是他最快乐的日子。他是第一个写信给我表示乐意给我寄CDR以分享莫里康内音乐的人,起初我还不好意思接受,又觉得国际包裹邮费比较昂贵,于是回信婉拒。但是他立刻又回信以满腔的热情告诉我,莫里康内的音乐使得他的生活变得丰富多采,所以他要与人分享这份快乐。正是这种爱乐人所共有的分享心情,感动了我,使我再也不拒绝他以及其他乐迷们的好意和盛情。他们甚至表示,这份快乐属于赠送者的要多于接受者。我收到的Andrei的第一个包裹就包括有“西部往事”“美国往事”和“教会”等最著名的作品,那之后的一个星期我都沉浸在莫大的幸福之中。而Andrei也来信说道,一天晚上他把美国往事的电影找出来又看了一遍,边看边想着在大洋彼岸的我或许此时此刻也正在听着其中的音乐,真是觉得非常高兴。我想,这就是分享所带来的乐趣了。后来他又把自己所有的收藏,挑选每部影片的主题曲,按照年代编排,整理刻录到光盘上,并把他的编排目录发给我看,甚至还特意寄了其中一部分CDR给我。我数了一下目录里的作品总数,有350部左右,他也调侃的说,这正是他的想法,每天听一部,差不多正好一年,而每天也都新鲜

  Addie:一位来自德州和蔼可亲的女士,是宠物用品公司的地区主管(不过一次偶然的机会得知她以前居然做过十几年的外科护士)。她和Don是老朋友,老先生因为我和Addie都是女士,可能会有更多的共鸣,所以就介绍我们通信(真是周到体贴的老人!)。我们最早谈论到的就是“天堂电影院”,无论是音乐还是电影,发现都是彼此的至爱。不过她对“海上钢琴师”电影的评价不高,觉得情节有点虚饰,相比较而言更喜欢“玛莱娜”。我想,可能是因为美国人比较偏爱现实一点的题材,所以即使“海上钢琴师”有深刻的寓意,他们还是不习惯用这样一个空中楼阁式的故事来表述(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此片在美国的票房欠佳)。不过我们大家同样都期待着托那托雷和莫里康内下一次的合作。在莫里康内乐迷BBS上她也是最热心助人的一个,每当有人提出问题或困难,就经常能看见她的回复,我们还曾经互相讨论如何帮助一位得了抑郁症的网友。她也常常为莫里康内没有象威廉姆斯或汉斯季墨那些常为好来坞大片操刀的大腕那样广受重视而鸣不平,并且常常表示虽然其他配乐人也很出众,但莫里康内永远都是她心目中的第一位。Addie寄给我的CDR也体现出女性的缜细,除了照CD内册同样做有漂亮的封面和目录之外,在光盘表面也按CD做上了同样的封面。当我对此表示赞叹时她也坦白的承认,做这些封面比刻录CD花的时间还要多。与她的工作相应,她是一个宠物迷,给我寄来的信封和短笺上都印有漂亮的宠物图案,她家里养着两只狗三只猫,我们还详细谈论过她那只叫“妹妹”的京叭。令我意外的是,她问我在中国是否还有京叭,当我告诉她京叭是中国目前最常见的宠物时,她觉得很欣慰。原来她看过一本讲述京叭的书上说当年清王朝倒台时紫禁城的京叭全被处死,便一直以为京叭从此就在中国绝种了呢。

  除了这几位和我常通信的网友,在莫里康内乐迷论坛上还有很多有趣的朋友。Didier来自比利时,是www.chimai.com 的站长,Cali来自奥地利,是 morricone.coolfreepages.com 的站长乐迷论坛就是建立在他的网站上。这两位站长当然都是资深莫里康内迷了,网站上也都有相当丰富的关于莫里康内和他音乐的咨讯,不过这半年来我都无法顺利进入Cali的主页,至今也解决不了,实在是有些遗憾。Perter来自丹麦,论坛上比较活跃的发言人之一,常常提出一些很有趣的话题,也常常提供一些别的网站上有关莫里康内的链接。当我第一次在论坛上感慨自己的迟到时,他却说要因此而妒忌我,因为我从此时才开始认识莫里康内,那么将会有很多很多的宝藏待我发掘。Tom,Double U,Eakes来自英国,Laurent来自西班牙,Mikhael来自俄罗斯这几位都是争论焦点话题的主力军,也都是开玩笑的行家,常常为了一个问题而辩得不可开交。这些争论我不会参加,毕竟所知有限,但看他们斗嘴倒是挺有趣。Camela来自意大利经常主动帮助热情乐迷把要发给莫里康内的信翻译成意大利文。Stephen来自日本(好象是旅居),常常赞美日本是购买莫里康内唱片或其他媒体的天堂,并及时发布新发行唱片的行情。另外有几位是长篇大论的高手,从他们的文章里我可以了解很多知识。曾经有一位来自加拿大的Alice讲述自己追寻莫里康内一段音乐24年不知其详,直到她女儿从网上帮她下载到才得知这段萦绕了她24载的音乐叫chi mai,这才开始到处寻找莫里康内的CD于是便有网友开玩笑说她是刚进入仙境漫游的Alice。最近又有一个来自菲律宾的Jing宛如我当初刚入门时那样充满着好奇和兴奋。

  还有更多形形色色五湖四海的莫里康内乐迷,大家的心都为着同一位天才而跳动,而兴奋。也正是为了他的音乐,我们在网上也结识了更多的朋友,真是有缘千里来相会!

   

(2003.8.15)
 
除非有版权所有人的允许,本站所有曲目均仅供访问者个人欣赏使用,严禁用于复制生产,出租销售等任何其它商业目的。
本站自2003.8.8.开始运行   联系信箱 E-mail 867549420@qq.com    © 2003 hwg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