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morriunion-000 -->morriunion-002-002-000 --> morriunion-002-003-2
热烈祝贺"中国Ennio Morricone音乐爱好者联谊会" 2009.5.24日在北京宣告成立
Warmly congratulate to proclaim the founding of "China Ennio Morricone Fans Association" in Beijing on may 24,2009
热烈祝贺"中国Ennio Morricone音乐爱好者联谊会" 2009.5.24日在北京宣告成立热烈祝贺"中国Ennio Morricone音乐爱好者联谊会" 2009.5.24日在北京宣告成立热烈祝贺"中国Ennio Morricone音乐爱好者联谊会" 2009.5.24日在北京宣告成立热烈祝贺"中国Ennio Morricone音乐爱好者联谊会" 2009.5.24日在北京宣告成立热烈祝贺"中国Ennio Morricone音乐爱好者联谊会" 2009.5.24日在北京宣告成立热烈祝贺"中国Ennio Morricone音乐爱好者联谊会" 2009.5.24日在北京宣告成立热烈祝贺"中国Ennio Morricone音乐爱好者联谊会" 2009.5.24日在北京宣告成立热烈祝贺"中国Ennio Morricone音乐爱好者联谊会" 2009.5.24日在北京宣告成立
"莫迷网联"第一届理事会成员专栏(首刊)
002-003-2 韩文光的文章-2
韩文光的资料
韩文光代表莫迷网联在2009.5.22的莫里康内新闻发布会上向大师献礼
上图: 韩文光代表莫迷网联在2009.5.22的莫里康内新闻发布会上向大师献礼(见这里)
 
个人简况: 1937年生.天津人.1954年毕业于北京化学工业学校并分配到南京化学工业公司(原永利宁厂)工作.历任见习生,车间主任,付厂长兼总工程师等职.1974-1984年奉调在南京栖霞山化肥厂任厂长,1984-1997在中石化(南京)金陵石化公司任副总经理.1997年退休.1991年在职学习毕业获大学本科学历,教授级高工.(更多见这里)
邮箱地址: webmaster@morricone.cn
 
参与莫里康内北京音乐会活动记实-2
笔者注: 2009年5月23日晚8时,莫里康内电影往事交响音乐会如期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顺利举行.这对于中国广大的莫迷而言是一个期盼已久的如梦如幻般的神圣和崇高的时刻.为了和众多的莫迷们一起如期参与这场音乐会及其有关的活动,本站和许多朋友一起为此进行了大量的工作和不懈的努力,主要了筹办了四件事: 组织莫迷集体购票参加这场音乐会; 争取和大师互动并向大师献礼; 参加杨大林老师举办的各种有关活动; 组织莫迷聚会和成立"中国莫里康内音乐爱好者联谊会"(莫迷网联).这是一段难忘而宝贵的经历,以下我将以记实和日记的形式把它的前前后后如实记录并发布以和网友们共享
(上接第一页) 004-关于成立中国Ennio Morricone音乐爱好者联谊会
成立莫里康内爱好者自己的组织,这已是多年的愿望.记得早在2003年网站创立初期,我们编辑团队的老成员SHERRY 就提出过这个意见.不过由于当时网站初建,各种条件还很不成熟,所以未能付诸实施,只是在开创论坛时,起了一个"莫里康乐迷俱乐部"的名字,但除了注册发帖等等之外,没有进行实质性的工作.这一次之所以最后商定提出来办这件事,主要是基于以下几点原因:
1.形势发展的需要.几年来,随着莫里康内在中国的影响日益扩大,莫迷队伍的不断发展,群龙无首,一盘散沙的问题带来的矛盾就日益突出.这次集体购票就反应出这个问题.由于缺乏一个建全的组织机构,一旦需要组织活动,就感到无从下手.这次购票活动,时间被压缩的很短.造成了组织者找不到活动的对象,参与者找不到办事的人.尽管在短短的三四天内,我们已经取得了不错的订票成果,但如果有一个有力的组织存在,广大莫迷们会有一个可靠的服务平台,将会有更好的结果出现.其次就这次互动活动而言,经果苏毅,陈京炜等朋友的积极努力,总算能在新闻发布会上争得了一席之地,但这个主要是通过个人努力的争取过程显得相当吃力.如果我们有一个千军万马的强有力的组织,别人就会对我们另眼看待,我们的一举一动都会得到应有的重视.我们的合法利益也会受到保护.我希望如果将来赵寻朋友预想的第二次莫里康内中国音乐会能够办成,我们的组织定将发挥出更大的作用,莫迷们的合理要求也应该得以实现
2.莫迷活动的需要. 从这次音乐会的集体订票活动和音乐会现场的热烈场面来看,这几年来中国莫迷的数量应已达到4位数字以上.莫迷的欣赏水准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这和改革开放多年来外国先进文化的不断传入,莫里康内终于在奥斯卡获奖,以及各种媒体,网络传播的发展,流行等等都有直接的联系.在此基础上,莫迷之间的联系,交流,共享以及对莫翁作品深入的研究活动已成为众多莫迷的迫切需要.大家对此的热情也很高,从这次我们北京的活动中也可以看到,冯喆,任绘新,凌晖,孙竞,徐杨等很多新朋友都主动自报所长,积极为活动的场所,会务等等问题出主意,想办法,作贡献.成立一个组织已成为大家的共识
3.多年来网站的建设也为莫迷组织的筹建打下了一个基础,而这次来自全国各地的莫迷在北京聚会正是一个天赐良机. 我们的网站自2003年开办到现在,已经走过了六年的历程.在整个编辑团队和众多莫迷的支持下,受到了大家的重视和信任.团队的长期实践和相互了解也为联谊会的创建提供了一个组织基础,在骨干的人选上也很容易形成一个自然一致的意见,这就可以为联谊会的顺利组建和正常运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我作为莫里康网站的站长和一个为此理想而工作了多年的老年人,促成这个组织的诞生也有一种义不容辞的责任.而这次来自全国各地的莫迷朋友能在北京面对面聚会活动,实在是一个百觅难逢的好机会.在所有与会朋友的热情支持下顺利召开的第一次成立会议,充份说明了这是大家的人心所向和共同愿望.我预祝在首任会长苏毅的领导之下,联谊会的组织,会务和会员队伍将稳步发展,人才新秀不断涌现,联揖会在国内外的影响不断扩大.在若干年之后,我们应会隆重的回忆和纪念2009年5月24日这个中国莫迷的喜庆之日
上图:2009.5.22晚在北京新街口北大街咖啡厅召开的第一次莫迷聚会
上图: 2009.5.24在北京国际大厦四楼咖啡厅苏毅先生在准备联谊会的主题报告
上图: 2009.5.24在联谊会成立会议上来自上海的代表发言.沙发上穿白上衣的女士是为各项集体活动作了大量工作的陈京炜老师
上图: 联谊会成立会议全体代表合影
 
005-关于为莫里康内大师献礼
莫里康内是意大利的国宝级大师,世界级的顶级电影音乐大师,而且今年已达81岁的高令.在当今全球音乐界,文化界享有很高的声誉.这次来华访问,在5.23日执棒的音乐会上,受到了莫迷观众的倾情欢迎,最终的三次谢幕不得不以夹卷挥别才得勉强落幕.然而,来自官方的礼遇却令人不解,没有鲜花,没有祝词,没见过哪位官员会见的报道,也未见哪位名导,名星露面捧场.使得整场演出完全变成了一场商业性的运作,大师多次"可惜没有(中国)导演向我提出过写电影配乐的要求"的明示至今仍不见任何反应,这不能不说是中国文化市场的一种悲哀和缺憾.在这样的状况下,来自民间的礼遇就显得极其重要.在苏毅等朋友的不懈努力下,我们终于得到了一个表达中国莫迷对大师无比崇敬心情的机会,从而多多少少地弥补了这种缺憾,在世界舆论面前为中国的文化圈争得了一分光彩.
为了作好这件事,苏毅先生对此已经是筹划良久.早在4.28他给我的邮件中他就提到了这个设想,但是具体方案他并没有公开,直到5月14日以后我才从他的邮件中知道了这件礼品的概貌.
SUYI给HAN和RULER的邮件
2009.5.14 SUYI给HAN和RULER的邮件 老韩,购票事宜告一段落,你还是勤耕不缀。

关于给老莫敬赠礼物的事,我已经形成以下思路与你私下交流。

奥地利伟大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茨威格1927年写了一本书,描述这个世界一些伟大的人物。书名是Sternstunden der Menschheit 中文翻译为:人类群星闪耀时。

我请教了我在德国的同学,问她德国先生德语的原意:

c。如果你想说电影明星(复数),就将Menschheit 换成 Filmstars ( moviestars),Sternstunden der Filmstars。这个翻译意见已经柯斯佳的批准!

1928-10-11 即第二年,morricone先生诞生了,这也是伟大的时刻!great moments of mankind。所以我的立意是用老莫指挥的一张照片做前景,其身后都是他作曲影片里面的明星头像(也算人类群星吧!),说明老莫是站在这些明星最前面的人,有点像牛顿的那句话:站在巨人肩膀上。附件图片是大概意思,还需要修改。

最后我会把照片生成油画效果(一种新技术)并制作这样的一幅油画作为莫迷的礼物敬献给大师,油画下面还是用茨威格原话:Sternstunden der Menschheit 以表达我们莫迷和中国听众对大师的最高敬意。

如果你手上有这些电影明星的剧照,希望整理提供给我参考。此致

敬礼!CC:小陈
----------------------------------------------------------
2009.5.21 SUYI给HAN和RULER的邮件 老韩、小陈:

因小陈学校的原因她有可能无法出席老莫记者招待会,因此我建议由老韩代表莫迷向老莫敬献礼物,并预备以下书面欢迎辞到时请孙竞朗读。若小陈到场就由小陈完成。请小陈及时与特玛捷联系如何到达意大利使馆并报上确认的莫迷代表名单。欢迎辞请你们再斟酌并请小陈打印20份散发给在场记者。

中国莫迷致Morricone先生的欢迎辞

尊敬的Morricone先生,尊敬的Debbie Shon先生,尊敬的XXX先生(女士) :

令人期待的埃尼奥·莫里康内电影往事交响音乐会即将于明天在北京公演,作为中国Morricone先生音乐爱好者的代表,我们有幸在今天能够与Morricone先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感到万分激动和喜悦。Morricone先生音乐作品的魅力和影响力,可以用中国古代伟大的先哲孔子的话来形容::“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尽美矣,又尽善也。”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里,我谨代表中国乐迷向Morricone先生敬献礼物。这是利用中国自主研发的电脑绘图软件绘制的一幅油画作品,它是利用Morricone先生本人的数码照片制成的。画面的下方是一句德文,采用的是Stefan Zweig(奥地利伟大作家茨威格)1927年写过的一本书的名字,意思是人类伟大的时刻。中文书名翻译为:人类群星闪耀时。1928年也就是第二年,Morricone先生诞生了,这是伟大的时刻!我们用群星闪耀下的大师形象来表达我们乐迷对Morricone先生的崇高敬意。油画里面星空中那些电影明星都在Morricone先生作曲的影片里出现过,他们在Morricone先生的指挥棒前熠熠生辉。为了更好地了解和学习Morricone先生的音乐,我们爱好者决定利用参加本次音乐会的机会筹备成立莫里康内音乐爱好者联谊会,我们期待着能够得到Morricone先生的关注和指导。最后预祝埃尼奥·莫里康内电影往事交响音乐会取得圆满成功!向Morricone先生致敬!中国乐迷热爱您,Morricone先生!

 

 

上:敬献给大师的礼品.右下角是奥地利作家和书名原文(德文)左下角临时用红笔写上了中国莫迷联谊会2009 Beijing的字样
(关于这幅油画的来历,您还可以参阅"视软油画"和"视软油画论坛")
 
呵呵,看来这件礼物还真是下了功夫,从文学构思到艺术创作;从孔老夫子到奥地利著名作家;从德文到中文;从中国乐迷到我们的联谊会.可以说是上下几千年,横跨几大洲.它的起点之高,落点之精,实在令人称赞.当我有幸不得不临时受命代表大家向大师递交这份礼物时,大师首先惊奇地问我这幅油画是我创作的吗? 我告知他这是由另外几位网友合作完成的.之后他又一个一个地仔细查看那些在他的乐声中出现的许多名星.当他看到那位美国老朋友克林特 伊斯特伍德(Clint Eastwood)的牛仔头像时,我听到了他发自内心的激情笑声.(请仔细观看下面提供的一段实况录像,在2'18"位置)我知道,这两位老人从从1964年开拍荒野大镖客合作至今已经过去整整45年了,他们两人都从当年默默无闻的影坛新手发展到今天大师级的重量人物,每个人都有一部打拼勇进的人生奋斗史.2007年美国西部时间2月25日下午5:00(北京时间2月26日上午9:00),第79届奥斯卡金像奖颁奖典礼在洛杉矶柯达剧院举行,埃尼奥 莫里康内终于获得了迟来已久的奥斯卡终身成就奖,而为他颁奖并作翻译的人,正是这位大师一生不多见的美国朋友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当银幕上出现了当年身强力壮的伊斯特伍德骑马奔驰的牛仔形象并播出大师那动人的口哨音乐时,不少人为之动容感叹.我想,这也许是大师对他特别关注的一个原因吧.这个献礼活动十分简短朴素,但我深知它是来之不易的.不仅在创意,制作,运输等等过程中,苏毅,陈京炜,还有许多不知名的朋友,为它倾注了大量心血和劳动,而且在争取这三个代表名额和30秒钟发言权的过程中,也是费尽口舌,历尽周折. 不过,它终于作到了.尽管很多莫迷朋友不能亲临现场,但它毕竟发出了来自中国民间广大莫迷群体的声音,展示了他们对大师的无比崇敬和热爱之情.大师,你在中国不会寂寞,这里有我们,我们的队伍正在迅速发展.等你下次再来中国,我们一定会以更为热烈,隆重的方式欢迎你!
 
埃尼奥 莫里康内(Ennio Morricone) 荣获终身成就奖
 
关于这个礼品,还有一段值得记录的插曲.为了制作这个礼品,苏毅动了不少脑筋,从最后的效果来看,无论是创意,形式,内容都有很多亮点.据苏毅的介绍,这幅画是由北京传媒大学陈京炜老师按照他的创意使用电脑软件制作,然后再由视软油画制成油画画布,以后再用EMS快递到陈京炜老师处,再由她加工配框成为完整的油画.一直赶到新闻发布会的前一天才算是尘埃落定,最后完成了这幅作品,大家悬着的一棵心这才放下来.
按原来的计划,这件礼品应在5月23日晚人民大会堂音乐会演出结束以后,由苏毅和陈京炜两人递交,没想到主办方特玛捷公司又改变了按排.他们告诉苏毅说人民大会堂的事情他们做不了主,他们只能按排在5月22日上午11时在意大利使馆文化处举行的莫里康内新闻发布会中进行.而且只给两个代表名额,(后经苏毅再三争取才同意给三个名额),发言时间不得超过30秒.这一个改变带来了很大问题,一是苏毅火车票已定好,他要在5月22日下午才能到京,来不及改变;二是陈京炜恰巧在那天学校有一个关于一名学生学籍问题的重要会议,而这名学生正是陈所任班主任的班上.一是学院党委书记不准陈请假,二是陈自己也认为这件事关乎一名学生的命运前途,她也不能请假.这样一来,两位主角都无法到场,原来的计划完全被打乱了.经过广西,北京两地多人的反复商量,最后苏毅要求由我和另一名代表孙竞办这件事,面对这种情况,我也无法推辞了.
这时已经到了5月21日晚上了,那件油画的最后工序刚刚赶制作好不久,还在小陈的手上.晚上10点多,小陈给我打电话.她说由于学校地处北京东郊通县附近,她担心明天上午开会前交给我来不及赶回学校开会,她想当晚就给我送过来.我一看表已快到深夜了.我当时住在金陵石化驻京办事处,地处北四环外的小营路上,和她相距20多公里.这来回一折腾还不要弄到子夜以后,万一出点什么事就麻烦了.因此我和她商量,我保证次日上午八点钟以前赶到意大利使馆文化处门口,请她在那里把东西交给我然后返校,小陈最后同意了.
5月22日一大早我起来随便吃了点东西就和女儿赶紧出门打的.开车的是一位老师傅,我告诉他文化处的地址是三里屯东二街2号.他知道使馆区的大概位置.我们驱车赶到了三里屯路,然后顺着马路由北朝南逐次看到了东四街,东三街,原以为下面就要到了,没想到后面却没有这个东二街.只好再打听,原来东二街是一条断头路,路口在东三环上,司机又掉头朝北朝东再朝南,不到八点钟,我终于赶到了目的地.这条路整个路口被铁栅栏拦起,外面人行道上站满了等侯开馆的人.我看到一个戴鸭舌帽的女孩手里扶着一块大木板在朝我招手,啊,小陈找到了.
我们匆匆寒喧了几句,我又问了问小陈学校会议的情况,她说这个会要决定一位学生是否除名的问题,有两种意见.而她是属于不要除名的那一种,所以这个会如果她不出席那会带来一辈子的遗憾.我听了这话,不禁对她顿生敬意,她的选择是正确的.接着小陈向我交待了当天的会议按排情况,说等一会那位孙竞朋友也会赶过来,由他宣读说明,由我敬献礼品.她把原来的发言稿按照30秒的要求作了精简,并把打印好准备向媒体散发的几十份说明交给我,还告诉我其中一份要当面交给大师.这件油画外面用一个大套子套住,看不见油画的面貌.为了防止出错,我请小陈把套子取下来看一看,这时不少人也过来围观.我看了一下作的真不错,只是底下只有德文的原书名及作者名,缺少一个油画的落款.若干年之后,对于这件带有历史意义的礼品将是一个缺憾.我看到小陈手中恰好有一支红色的油彩笔,我就请她在画面的左下角草书了"中国莫里康内联谊会敬献 2009.5.Beijing"几个字.由于画布底部是黑色,所以不很明显.但我想多少总会留下痕迹,后人总会找到这几个字的.因为小陈还要返回传媒大学,所以只好匆匆道别了.
不久,孙竞也匆匆赶来,我把发言稿转交给他仔细准备.这时离开会时间还早,我们老站在马路上也不是事.我到栏杆口警卫那里告知他我们是来开会的,希望能早点进去.警卫说要找使馆的人出来接.幸好我带了文化处的电话,很快就有一位女士接听,汉语说的还不错.一会她就从里面出来把我们接进去.我们先到了会议室.会场已基本布置好.特玛捷的几位工作人员也已经到场了.
2009.5.22在新闻发布会上向大师献礼 左起 莫里康内 Ennio Morricone 孙竞 韩文光
上图: 2009.5.22在新闻发布会上向大师献礼 左起 莫里康内 孙竞 韩文光
我之所以要不厌其详地把这段过程写下来,是要使观注这次献礼活动的朋友们了解更多的情况.和很多事物一样,虽然站在前台的人无限风光,但真正需要人们关注和记住的还是那些默默无闻的后台人物.为了这次历时仅仅一两分钟的献礼活动,苏毅,陈京炜,也许还有更多的朋友作了大量的无私奉献,人们应该记住他们....
好消息: 为满足莫迷收藏需要并为联谊会筹募资金
淘宝网有限提供为莫里康内大师献礼的油画原版复制品,欢迎定购 >>>>>>
 
以下是这段献礼过程的实况录像(中文字幕 2'58")
右击这里可以下载该视频 700Kbps WMV格式 17.2M
以下是这段献礼过程的实况录像(英文字幕 2'58")
此视频已由朱凯理事发送到YouTube
A video with English subtitle 2' 58"
The Chinese Morricone's fans presant politely a gift to Great Master Ennio Morricone in Beijing
The file's address in YouTube
右击这里可以下载该视频 700Kbps WMV格式 17.2M Right here to download the video
以下是上传到土豆网的这段实况录像((土豆网)
以下是上传到土豆网的英文字幕的实况录像((土豆网)
The Chinese Morricone's fans presant politely a gift to Great Master Ennio Morricone (English subtitle Potato)
新闻发布会全程录像
以下是上传到土豆网的莫里康内北京新闻发布会录像(23'34" 录像 韩青 土豆网)
发布在YouTube上的北京新闻发布会英文字幕视频,由于受规定限制,共分为3部分(见此页)
您也可以分别进入这三页 3-1, 3-2, 3-3
如果您需要翻墙软件请进入这里
 
006-关于杨大林和杨冬老师
早在2003年网站建设初期,经过SHERRY朋友的宣传,我就知道了他(她)俩(下同)的大名.他俩同为北京人民广播电台著名的电影音乐节目主持人,由他们共同主持的"世界优秀电影音乐赏析","银幕世界的音乐之声"等等专题电影音乐节目,受到了众多电影音乐爱好者的热烈欢迎.特别是杨大林先生对于莫里康内的电影音乐有深刻的研究和精邃的见解,曾多次发表过有关莫里康内音乐的分析文章,被公认为是中国研究莫里康内作品的权威.以后又经过苏毅朋友的介绍,杨老师知道了我们的网站并给于了关注.只是多年来我们没有机会见面.这次到北京,还是在苏毅的帮助下,我和两位老师终于见了面,而且前前后后共有四次见面的机会.其中还有一次很荣幸地受到他们的邀请,和苏毅,赵寻两位朋友一起到北京广西饭店赴宴.下面谈谈这几次的接触.
2009.5.22日上午在意大利使馆文化处出席莫里康内新闻发布会前后.此前一天苏毅就告诉我,他已和两位老师通了电话,我会在那个会场上见到他们.这使我非常高兴.果然,在上10点多钟会议开始前,在会议室外面的庭院里,我就看到了他俩的身影.我走到他们身边先主动报了名字,他们非常客气,而且就像一见如故一样谈了起来.大林先生身穿一件深咖啡色上衣,打一条草绿色领带,性情十分豪爽;扬冬女士比我想像的要年轻许多,待人十分热情可亲.我女儿抓紧时间在庭院的大海报前为我们拍了一张合影
2009.5.22 在意大利使馆文化处莫里康内新闻发布会前合影 左起 韩文光 杨冬 杨大林
上图: 2009.5.22 在意大利使馆文化处莫里康内新闻发布会前合影 左起 韩文光 杨冬 杨大林
新闻发布会是由杨冬女士主持,进屋后她坐到主席台张罗会议.大林先生则坐在我前面第一排摆弄像机好像是准备拍摄.会议还没开始,我抓紧时间坐到他旁边和他聊聊.从交谈中我得知他今年已经60岁了,和我一样同是属牛,不过恰恰相差了一轮.接着我们聊起了大师的音乐.十分有趣的是我们两人都是在1980年前后,从收听到西部往事的音乐才接触到莫里康内的作品的,并且在莫翁的作品中,我们两人最喜爱的同为西部往事.接着大林先生说起他所熟知的历代西方音乐名家,他说他对他们都非常敬仰,但并不崇拜.他所崇拜的唯一的一位大师就是莫里康内,从他的语音,表情中都可以看出那是出自内心的一种真实感情.他还告诉我,最近一段时间连续十天到处讲课,身体甚为疲劳,喉咙已感觉不适.说话中又有人招呼他,我们只好中断了谈话,大林先生约我在离京前再详谈一次,我很高兴地表示期待再次见面.
2009年5月22日晚在积水潭中国电影资料馆举行的莫里康内电影音乐讲座上.这是大林先生专为迎接莫里康内首次来华演出而专门举办的一次讲座.此时苏毅已到了北京,小陈也开完了上午学校的重要会议.我们都在门口见了面.小陈告诉我那名学生终于被留校继续学习了.我从内心为她的有成效的努力而高兴.为了等侯从深圳赶来的崔远朋友,我们在外面等了一段时间.等我们进入资料馆的电影院时,发现可容千人左右的电影院几乎是座无虚席了.我们只好站在側面听讲座.讲座已经开始一段时间,杨老师讲的很精彩,配合讲座的内容还不时播放相关电影的片断,使听众耳目共用,对大师的作品有了更加感性的认识.
上图: 2009.5.22 晚杨大林老师在中国电影资料馆举办莫里康内音乐专题讲座,会场上几乎已是座无虚席
上图: 2009.5.22 晚杨大林老师在专题讲座和莫迷合影
2009.5.24 下午在国家大剧院再次听大林先生关于电影中的歌剧音乐的讲座.这次听课是根据当天上午召开的莫里康内爱好者联谊会的集体按排参加的.我们一行十多人享受了免费入场的优惠待遇集体进入了会场.这次讲座已经离开了莫里康内的主题,进入了另外一个范畴,讲述电影中的著名歌剧音乐.这对我来说是一个生疏的领域,但我从杨老师侃侃而谈的情景中,仍可以感受到他的学识之渊博,兴趣之广泛,尤其在讲座之后出人意外的是杨冬老师又上台即兴演唱了一首歌剧曲目(恕我没能记住它的名字),她的歌喉和台姿实在令人惊奇.后来我才知道她原来曾学过声乐,对歌剧也有很深的研究.她作为电视节目主持人,电台节目主持人,又这样能歌善舞,和杨大林先生结合在一起,既是贤妻良母,又是事业的伙伴,真是珠联璧合,难能可贵.讲座结束后,很多乐迷们不停的上台找杨老师或是提问,或是签名.我和几位莫迷等了半天(有几位已经赶着离京或是返回单位),最后还是抢着请扬老师过来跟大家合一个影留作纪念.杨老师仍然不忘告诉我离京前再找个时间见面.我请他告诉苏毅通知我.
上图: 2009.5.24 杨大林老师在国家大剧院讲课后与莫迷网联的部分理事合影
2009.5.26晚在广西饭店应邀和杨老师夫妇共进晚餐.5月26日上午,我和老伴邀请所有在北京的老同学在驻京办聚会,十多位老同学均如约而至,其中有两位已是自学校毕业以后55年没见过面了.这次相见真是百感交集,非常高兴.谈话之间.接到了苏毅打来的电话,他说杨老师讲,端午节就要到了,他准备在当晚邀请我,苏毅和赵寻在广西饭店吃晚饭,问我是否可以.我很高兴地接受了邀请,一是感到荣幸,虽说过去在职期间也曾和不少艺术界人士打过交道吃过饭,但其实质多是属于官场或是商场性质.和艺术家交朋友并在下台12年以后受邀共进晚餐,这还是第一次;其次这时间选的也很好,和我在京最后两天的活动没有冲突,否则也很麻烦,因我28号一早就要离京返宁了.下午四点多钟,我就按苏毅提供的地址出发,先乘地铁5号线,然后再转乘10号线,一直从北四环坐到东南三环的劲松下车(后面的线路还在建设之中).这地铁真是方便,几十公里路程半个小时就到了.我从地图上看到广西饭店离那个有名的潘家园市场不远,所以就先向那里找去,向南走了两个路口就看到潘家园旧货市场的牌子,进去一看,果然是名不虚传,面积很大,商店,摊贩极多.比罗马,巴黎著名的跳蚤市场要大出若干倍,真是一个旧货交换出售的好地方.可惜时间不多,我只好抓紧离开向广西饭店走去.
这个饭店是一个几十层高的大厦,很远就看到它的标志.苏毅已经先到,不久赵寻也到了,我们在大厅聊了一会便进去入座.苏毅看来是这里的常客,而且服务员大多是广西人,很快苏毅就找到了一位河池老乡,大家用广西话攀谈起来,我几乎一点都听不懂.苏毅先为大家各点了一杯大麦茶,他说这种饮料无糖又能润喉,很适合杨老师的需要.不久,大林先生和杨冬女士来了.大林先生头戴牛仔帽,上身穿一件红色T恤,下身一条白裤,肩挎一支黑包.再加上那魁梧的身材,仍然给人一种热情豪放的印象;杨冬女士穿一套红色连衣裙,推着一个婴儿手推车,原来车上是她们的一个小女儿,此时正在沉睡之中.
大家寒喧之后入座,大林先生为大家点菜,还有广西的小粽子.这广西菜我是第一次吃,口感还很好,似乎和苏杨菜比较接近,不同于粤菜或川菜.大家边吃边谈,话题很快就转入到23日的音乐会.
艺术家的眼光和普通观众是不同的,特别是大林先生,他是研究莫里康内音乐的专家,而且是他唯一崇拜的大师级人物,所以对莫翁的一举一动他都看的非常仔细,甚至连大师的身体什么时候突然倾斜了一下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中.他对年已81岁的大师执棒的形象,谢幕的动作等等无不褒赞有加,感触颇深.但对于乐队的钢琴师,女高音,以及北京节日合唱艺术团的伴唱却不尽满意,甚至能够指出钢琴师弹错了几个音符.对人民大会堂的音响效果也不够满意.而他们特别不满意的是对大师的礼仪不足,没有致词,没有献花,甚至对普通观众连个节目单都没有(那怕是出售的),这样的组织实在让人难以接受.中间我插话问杨老师,莫里康内来中国演出为何不演奏中国听众喜爱和熟悉的"马可波罗"音乐,杨老师说这个问题比较复杂,莫里康内音乐会有它自己的传统曲目,也可能大师认为马可波罗的音乐还不能成为他的代表之作.或许还有一些其它的原因.
接下来话题转到这次莫迷的活动和联谊会的成立,按照事先和苏毅商量的意见,我趁机向两位老师再次明确提出请他们首肯我们提出的邀请他们出任联谊会的音乐总顾问的要求,他们欣然表示接受.这对我们联谊会的组织发展是一大喜事.大林先生还主动向我解释了过去为什么未能向我们的网站提供他们历往节目的录音资料问题(我曾通过苏毅向杨老师提出过这个要求),他说这主要涉及到版权问题,很多地方盗用了他们的节目引起了不良后果.并说他写的不少文章被删减很多,未能全文载出,他对此很有意见.我表示希望在我们的网站上为杨老师开辟一个专栏作为他的一块自留地,保证一字不动的发表他的文章.杨老师笑笑点头表示会意.他还对网站使用的中文名称"莫里康爱好者"提出了意见.他说Morricone的中文译名很多,大陆和港台的叫法也不尽相同.他对此也作了许多研究,并和国内外许多专家,包括意大利的专家朋友商讨过这个问题,大家的意见还是使用"莫里康内"的译名最为准确.我回宁后,已很快作了修正,网站的中文名称已改为"莫里康内爱好者",并在今后的文字中也一律使用这个译名.

之后大家打开了话匣子,开怀畅谈音乐艺术问题.苏毅不愧当过老师,赵寻也是演艺界的知名人士,他们都就许多音乐艺术问题侃侃而谈,可惜我的音乐造诣太差,很难记住他们所谈的各种主题.这里也就不再一一描述了.不过通过着次席间接触,的确使我感觉到艺术家的情愫和普通人是不同的,我可以感觉到,他们在谈论艺术问题的时候,思想是那样的集中,感情是那样的投入,态度是那样的认真.特别是杨冬女士,在深入讨论某个艺术问题时,她脸上的表情,真像是一位纯洁的圣女,虔诚的信徒.她发自内心的肺腑之言令人不能置疑.到后来,她的可爱的女儿醒了,叽叽呀呀地要她陪伴.她不得不把精力转向女儿.这时我向杨老师说了一段我收听他的节目的感受,我说起他在分析海上钢琴师的一段音乐时(1900在船舱中第一次为商业要求弹奏录音并发觉到船舷外走过来的女孩时弹奏的旋律,见此页)通过观察一个半音音符的微小变化,用深入浅出的语言,介绍了他称之为"怯生生"的主题,使我对音乐这门艺术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受益匪浅.这时,杨老师很兴奋地朝杨冬连喊了几次:"冬冬,冬冬,你注意听着,我说的话你注意听,这个"怯生生"的主题是你命名的".他说话时那种严肃的神情,那种对个人劳动成果的重视和认真的态度使我深受感动.我一生虽然身处工厂企业,工作的性质和艺术家大不相同,但这种为个人从事的事业成就而自豪的心情是完全相通的.音乐动人处之所以不分国界,不分信仰,不分阶层,大致也是一个道理吧!

时间过的很快.我看看表已经快到夜11点了,周围的食客早已先后离去,空荡荡的大厅里只剩下我们这一桌还在高谈阔论,我对所谓艺术家的沙龙也有了更多切身的领悟.此时老伴不放心打来了电话,苏毅也想起来地铁快要停运了,这时大家才把话题止住结账,挥手惜别.我赶回家中,已是子夜12点,这地球又开始在转它新的一圈了.
利用这个机会再次向两位杨老师的的热情款待表示我的衷心感谢.更希望我们的联谊会,我们的网站能得到他们的关注和帮助,让我们所有的莫迷能有更多的机会从他们渊博的学识,精辟的观点中更多受益.
----------------------------------------------------------------
附: 2009.5.19 北京广播网发表的杨大林老师的专题节目
电影音乐配乐大师莫里康内的介绍(上)本站存放 来自北京广播网
2009年5月19日节目 演艺群英会。
主持人:朱红 . 嘉 宾:杨大林 . 导 播:崔勇 . 摄 像:张天军 . 编 辑:郭子娇
点击这里可以看原共享视频
电影音乐配乐大师莫里康内的介绍(下)本站存放 来自 北京广播网
2009年5月19日节目 演艺群英会。
主持人:朱红 . 嘉 宾:杨大林 . 导 播:崔勇 . 摄 像:张天军 . 编 辑:郭子娇
点击这里可以看原共享视频
 
2009.6.6 初稿完
 
 
除非有版权所有人的允许,本站所有曲目均仅供访问者个人欣赏使用,严禁用于复制生产,出租销售等任何其它商业目的。
本站自2003.8.8.开始运行   联系信箱 E-mail 867549420@qq.com    © 2003 hwg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