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有关托纳多雷的介绍-1
|
|
吉赛贝·托纳多雷(三部曲的作者)
|
|
从1979年起吉赛贝·托纳多雷和意大利国家电视台RAI电视台开始了紧密的合作,他为RAI制作了大量的节目,1982年他导演的纪录片《LE
MINORANZE ETNICHE IN SICILIA》在意大利萨莱诺影展(Salerno Festival)上获得最佳纪录片奖。从1978到1985年他还是一家制片公司(CLCT
Cooperative)的主席,同时他还参与剧本的编写和导演助理,无疑这也是为以后的亲身上阵积累了宝贵的经验。1986年托纳多雷执导了他的第一部剧情片:《CAMMORRISTA》,这部让他一鸣惊人的影片使他获得意大利电影记者协会最佳导演的银带奖以及金球奖的最值期待新导演奖。
《天堂电影院》的导演是意大利新写实主义的新锐导演,并在《天堂电影院》之后拍过《天伦之旅》、《新天堂星探》等片,每部都有相当优秀的成绩。《天堂电影院》为他夺得了“戛纳影展评审团特别奖”、“金球奖最佳外语片”、“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等多项大奖,可谓成绩斐然。
没有人能够否定朱塞佩·托纳托雷在电影方面的天赋。
在意大利浩如烟海的电影导演中,托纳托雷绝对是最耀眼的明星之一……
与安东尼奥尼的内敛含蓄不同,托纳托雷的讲述更加直白和清晰;也不同于罗贝托·贝尼尼的机智风趣,托纳托雷更注重平实稳健;亦区别于帕索里尼的诡异另类,托纳托雷为我们娓娓道来的是一个平凡的近乎没有故事的故事……
30年,对任何人来说都显得太长了……30年的守候,居然源于一句善意的谎言,和一张未被发现的便条……这几乎到了残酷的地步的真实,令人不能不为其动容!
艾琳娜的故事深深打动了我:一位发誓用100天的等待来换回一位公主的爱情的男子却在等待后的第99夜悄然离去,因为他害怕当第100天来临时,听到的是公主拒绝的声音。他害怕接受这样的结局,所以他选择了离去。与其让希望彻底破灭,还不如让自己存有一丝幻想。
多多的一句话深深打动了我:你还是那么美……
在汽车中多多与艾琳娜寂寞相拥的那一瞬间,也许才是多多真正的渴求……而这一瞬间,使任何名、利都化为了云烟……
人生如梦,人在梦中经历了浪漫梦想的快乐,经历了现实击碎梦想的哀怨,经历了漂泊与停靠,经历了低谷与巅峰……这一切远非一部电影可以承载。所以影片最后,高明的导演设计了“天堂电影院”被拆除的情节,彻底摧毁了浪漫的梦境,而把人们拉回到了现实当中……就在这梦想与现实的轮回之间,我们禁不住潸然泪下……
影片结尾处,导演似乎有意让我们重温梦境。一些残缺的胶片、一段段或温婉或激情的接吻镜头……我不由得想起了那个围在老放映师艾菲多身边的多多,那个对电影充满了好奇的多多,那个用摄影机捕捉自己爱人一颦一笑的多多,那个站在雨中只为了看到窗口透来的一个微笑的多多,那个歇斯底里呼喊着艾琳娜名字的多多,那个在尘封的便条中疯狂寻找的多多,那个用一句:你还是那么美,彻底结束自己梦境的多多……
在迷离的光影碎片交织成的梦中,心中最柔软的部分,仿佛被一次次的轻轻碰触着……
吉赛贝·托纳多雷是意大利写实电影流派的新贵导演,1956年出生于西西里岛靠近巴勒莫(Palermo)的巴格里亚镇(Bagheria)。吉赛贝·托纳多雷在年纪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了工作,最初的职业是当摄影师,他拍的照片被刊登在不同的摄影杂志
上。16岁时他参与了皮兰德罗(Pirandello Luigi)和菲利波(De Filippo)的两出戏剧,这以后他开始涉足电影,初期主要是拍一些纪录片,应该说这段工作经历对他以后的电影风格的形成有很大影响
(这里)
|
|
----------------------------------------------------------------
|
|
自1989年《天堂电影院》问世以来,他很快跻身于国际最知名的青年导演行列。但是,托纳多雷却没有加快自己的拍摄计划,从影20年,拍摄7部长片1部短片,算得上慢功出细活的典范。
吉塞贝·托纳多雷这个名字,对于中国影迷而言是再熟悉不过的了。自1989年《天堂电影院》问世以来,他很快跻身于国际最知名的青年导演行列。但是,托纳多雷却没有加快自己的拍摄计划,从影20年,拍摄7部长片1部短片,算得上慢功出细活的典范。2000年拍摄《玛莲娜》以后,托纳多雷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直到今年10月,他的最新力作《陌生》才在罗马与世界观众见面。而尤其令中国影迷高兴的是,这位意大利影坛的才子在北京政府的邀请下,最近频繁往来于中意两国之间,开始着手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打造宣传短片。这让我们终于有机会近距离地观察托纳多雷,感受他对电影艺术无尽的执著与热爱。
感恩北京 感恩中国
2006年8月6日,托纳多雷首次踏上了中国的土地。由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逐渐临近,北京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和北京市对外文化交流中心联合主办了“国际导演拍北京(VISION
BEIJING)”的活动,在世界范围内挑选5位知名导演,用5分钟的影像叙述他对北京的感受。托纳多雷是这其中第一位开机创作的艺术家。
第一次来到北京,面对记者、影迷热情的镜头,托纳多雷毫不讳言自己对这个古老的城市“并不熟悉”,但在6天的初期考察准备中,他游览了北京的著名景点故宫、天坛、长城,品尝了别具风味的特色小吃,甚至还在北海的胡同附近亲自驾驶了人力观光三轮。无论走到哪里,他手里的相机“时刻待命’。很快,在“咔咔”声中,20个胶卷便已消耗完毕。托纳多雷兴奋地说:“北京的老百姓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想即使再过6天,仍然无法全面地了解这座古老而又充满生机活力的城市。”
9月29日,托纳多雷再次飞到北京。在北京电影学院举办的“校园行”现场,上千名电影学院的学子把诺大的影院坐得水泄不通,一起参加活动的还有伊朗著名导演马基迪(他也是参加短片拍摄的5位受邀艺术家之一,中国观众熟悉的《小鞋子》是他的名作)和中国知名女演员蒋雯丽。托纳多雷声称,短片的基本思路已经明朗,“我将用一个以感恩为主题的神秘故事展现北京”,“短片的主要内容是一群生活在一起的人,被命运分开,每个人走了不同的路,很多年后他们又重逢”。听起来,这和托纳多雷作品中一贯的“感怀”主题很有契合之处。
短片原本预计在10月12日开机,实际上,“十一”长假的第三天,托纳多雷已经按耐不住地“操练”起来。天坛祈年殿,托纳多雷身着黄色休闲服,气定神闲却又一丝不苟地指挥着几百人的拍摄队伍。无论是镜头机位,亦或是小演员的精神面貌,他的要求都是精益求精。托纳多雷此时不愿过多地透露短片的内容,因为这是他的一贯作风。或许,这份神秘的、奉献给北京的礼物要到2008年奥运会开幕前夕才能揭开最后的面纱。
西西里冉升的新星
托纳多雷1956年5月出生于西西里岛靠近帕勒莫的巴格利亚镇。他并不是电影学院的科班出身,却从小对摄影感兴趣,也参与过一些戏剧表演。1979年,托纳多雷进入意大利国家电视台,拍摄了几部口碑不错的纪录片,丰富了自己的从业经验。后来,托纳多雷转行进入电影界,拍摄了不少以西西里岛为背景的故事片,当中充满了很多他童年真实的情趣和回忆。因此,很多评论者认为,托纳多雷无愧于“意大利写实电影流派的新贵导演”。其实,把托纳多雷作为单纯的“现实主义导演”并不十分准确。他的很多作品既和现实没有什么太多关联,也没有采用过多现实主义的方法。
或许是由于《天堂电影院》的口碑太盛,很多影迷都把它认作是托纳多雷的处女作。实际上,早在影片诞生4年前,托纳多雷便执导了自己的第一部作品《黑帮教父》(1985)。这是一部有关黑手党头子拉斐特·库特洛的传记片,延续了弗朗西斯科·罗西等导演的“政治电影”风格。和《教父》中的白兰度不同,托纳多雷镜头下的黑手党绝没有那么优雅和从容,他们是噬血的冷面杀手,卑鄙无耻的社会败类。基于这种观点,影片中的人物下场可想而知。如果有人看过《黑帮教父》,根本不会认为它和《天堂电影院》竟会出自同一导演之手!因为两者在风格上完全是两个极端,《黑帮教父》调子发蓝,情节压抑,而《天堂电影院》却是十足的高调摄影,同时,它也开创了托纳多雷“新现实主义元素+意大利式的喜剧风格+怀旧乡愁”的著名模式。
《天堂电影院》的故事在此勿庸赘言,在托纳多雷的艺术生涯里,它第一次完美地将喜剧风格和乡愁融合在一起成年的托托(雅克·佩兰饰)在罗马接到母亲的电话,一个叫阿尔弗来多的老电影放映师去世了。这不禁引起了他对往事的回忆,因为正是阿尔弗来多将他引上了电影之路,成就了他的一生。“老少配”是影片成功的关键之一。饰演阿尔弗来多的是法国著名演员菲利浦·诺瓦雷,他也是中国观众熟知的《老枪》的男主人公;而饰演机灵调皮、人见人爱的幼年托托的人选却令摄制组费尽周折。这时,萨尔瓦托雷·卡西欧的出现完全拜“老天所赐”,当年只有十岁的他跑到拍摄现场附近玩耍,竟被托纳多雷一眼相中,成就了一段影坛佳话。
|
《天堂电影院》对于托纳多雷而言,实际上是为电影艺术谱写的一曲挽歌。如同片中旧的天堂影院坍塌,逐渐消失在人们的记忆中,导演对于电影发展的前景,原本也或多或少的传递出一种落寞无奈之情。但卡西欧纯粹的、不带任何做作的童真表演使人忘记了导演的初衷,他让人们不由得会想起自己的童年。而去年由我国女导演小江拍摄的《电影往事》,便可以看作是对《天堂电影院》的致敬。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难忘的童年,《天堂电影院》的成功或许就在于,它触动了所有世界观众的内心之弦。
将乡愁进行到底
《天堂电影院》如此令人喜爱,在1989年,它一举摘下了包括奥斯卡、金球奖在内的世界18个奖项。托纳多雷发现,立足于民族题材,可以取得如此大的成功。于是在次年,他顺势推出了另一部关于西西里的作品《天伦之旅》。由于这部电影的DVD版本在市面上很难找到,很多观众对它有些陌生。故事以西西里岛一个丧妻多年的退休工人为主线,为了去探望生活在不同城市的五个儿子,踏上了一段温馨而漫长的旅程。在影片中饰演小孩阿尔瓦诺的,还是《天堂电影院》里的“小托托”卡西欧,只不过这次和他配对的换成了意大利的国宝级大师马斯特里亚尼。
1995年的《星探》是真正意义上《天堂电影院》的姊妹篇。背景仍然是二战后的西西里,由于新现实主义电影的广泛传播,老百姓对于上银幕露一脸充满了好奇与热情。这时,
有个叫乔莫·瑞利的骗子嗅到了生财之道,他开着卡车,带着一架老旧的摄影机和一大堆过期胶片来到偏僻的小镇。于是,为了能成为明星,获得这位“星探”的青睐,小镇居民齐上阵,甚至还有无知的少女主动投怀送抱。面对那虚假的镜头,人们纷纷道出心扉,而少女比雅的出现,洗刷了骗子的心灵。
《星探》有一个值得玩味的结尾,骗子失落地离开小镇,脑海中浮现出一个个试镜者的面孔,而镇上人们呢,他们围在新兴的媒体——电视的周围,兴奋地谈论着未来。如此,《星探》在形式和深度上与《天堂电影院》达成了默契,两部影片实际上都是对一种逝去生活的追思。《天堂电影院》的结尾,成年托托坐在影院里,看着银幕上曾经被视为禁忌的接吻镜头,感慨万分,而《星探》则是对电影的黄金时代投去了一抹温柔的注视。
托纳多雷最近被广泛谈论的影片,当属2000年拍摄的《玛莲娜》。这部影片和《天堂电影院》《星探》一起,构成了一套完整的西西里“回忆三部曲”。故事以一个青春萌动期的男孩雷纳多为视点,讲述了他对小镇上一个美丽女教师玛莲娜的爱慕与向往。每一个男人都对这个高挑性感的女人垂涎三尺,但唯有雷纳多的爱是纯洁的、内敛的。即使这个女人后来受生活所迫沦为妓女,雷纳多仍然对她无法忘怀。有趣的是,很多人试图在这部影片中发掘托纳多雷的“初恋”,对此他回忆自己的创作初衷“我记得我第一次吻一个女孩。那是她的初吻,而我此后再也没有见过她。这发生在30多年以前,但是至此我仍然铭刻在心。”或许,青年时代的托纳多雷和雷纳多很有几分相似吧。
影像背后的音乐巨人
托纳多雷的成功和他背后的一位艺术家密切相关,这便是意大利作曲大师艾尼奥·莫里康尼。这个名字对于普通观众而言可能并不熟悉,可他却是对意大利、美国在内的世界电影产生重要影响的巨匠。莫里康尼今年已经78岁高龄,却仍然征战在电影音乐创作的第一线,曾经为超过500部电影作过配乐,最高纪录一年配乐26部!因此,他被公认为是继尼诺·罗塔(《八部半》《教父》的作曲)之后,意大利电影音乐的旗帜。环顾整个世界电影音乐界,也只有美国的约翰·威廉姆斯可以相提并论。不过,和威廉姆斯相比,莫里康尼从没有获得过奥斯卡的青睐,曝光率因此小了很多。
尽管如此,莫里康尼的电影原声录影带一直都是最受乐迷追捧的热点。比如罗兰·乔菲的《传道》、布兰恩·德·帕尔马的《铁面无私》、特伦斯·马利克的《天堂之日》、中意合拍的《马可·波罗》以及昆汀·塔伦蒂诺《杀死比尔》中的部分曲目,都称得上莫里康尼的神来之笔。不过,莫里康尼的名字和两位导演结合的最为紧密,一个是已逝的意大利西部片大师塞尔乔·莱翁内,《好坏丑》《西部往事》和《美国往事》等等都称得上电影音乐上的璀璨明珠,另一位便是托纳多雷,除了第一部《黑帮教父》,莫里康尼为其余所有的托纳多雷作品担任了配乐,直到刚刚完成的《陌生》。
|
平心而论,莫里康尼为托纳多雷的配乐并不如早期西部片那般富有创新意识和革命性,但他充满感情和华美多变的曲风,与托纳多雷怀旧的主题结合的丝丝人缝。须知,莫里康尼向来都是作曲先于拍摄完成,托纳多雷甚至在拍摄过程中便可以播放这些音乐,引导演员进入规定情境,这实在是一种曼妙的经历。在这其中,《天堂电影院》《天伦之路》《海上钢琴师》和《玛莲娜》最受乐迷喜欢。尽管都是托纳多雷的作品,但是莫里康尼却分别采用了复古、歌剧、爵士等多元曲风,配之以意大利风格的吉他、班卓琴和排箫,意味悠远绵长。不过值得指出的是,大家最耳熟能详的《天堂电影院》的“爱情主题”,却并非莫里康尼所作,而是出自于其子安德烈·莫里康尼之手,看来真是“虎父无犬子”啊。
从亚平宁走向国际
托纳多雷的影片以西西里风格而闻名于世,但他深深知道,要取得真正商业上的成功,除了内容本身,还必须讲究一些策略。一个方法,便是制作不同的版本,正如《天堂电影院》分别有法语、西班牙语和英语等不同的发行版本。在意大利国内,托纳多雷最先放映了一个123分钟的短版,口碑并不是很好,仅仅一个星期,影片便下线了。在进行重新剪辑后,托纳多雷又拿出了一个155分钟的标准版,正是这个版本在世界各国大受欢迎,并相继取得了戛纳电影节的评审团大奖和美国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2002年,托纳多雷又制作了一个173分钟的导演剪辑版,这便是我们现在市面上最常见到的加长版。但是,很多影迷对这个加长版意见颇多,原因就在于增加的部分主要集中于成年托托与幼时情人的再相会,打破了含蓄的意境美和想象空间,实在有蛇足之嫌。同样,《玛莲娜》也有多个不同时长的版本,但短版比加长版口碑更好。
另一个方法,便是制作国际口味的商业大片。在这个方面,托纳多雷唯一的实践来自于1998年英语拍摄的《海上钢琴师》,这是托纳多雷至今拍摄难度最高,也是投资最高的影片。由于1997年《泰坦尼克号》的重棒出击,很多人把它看作是托纳多雷欲与詹姆斯·卡梅隆一较高下的产物。故事讲述了一名毕生生活在轮船上的钢琴师1900,他从未上过陆地,轮船是他的栖身之所,也最终成为埋葬他的坟墓。影片中有很多十分精彩的华彩片段,比如1900的钢琴华尔兹舞蹈以及他与爵士王的巅峰对决。但是影片推出后,反响是两极的。一些观众感动地流下了眼泪,认为影片触动了自己灵魂的最深处:而以专业影评人和乐迷为代表的一方,却认为《海上钢琴师》只能算得上差强人意。特别是那些技巧高超的钢琴演奏片段,更像是一种炫技,而非感情的自然宣泄。同时,著名影评人罗杰·艾伯特也对影片不甚清晰的结尾表示质疑“为什么1900偏偏要自杀呢?如何评价这个人物呢?是疯狂还是果敢?是优雅还是自恋?”擅长文艺片的导演通常偏爱“留白”,而商业片却是典型的“通俗有理”。新世纪的托纳多雷到底何去何从,让我们静静地期待。(这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