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里康内爱好者
Morricone Fans
新版主页
English
年表
音乐概览
电影概览
VIP 申请
VIP 登录
电影欣赏
作品研究
琴谱
字幕
音乐大师
手机网站
付款
旧版主页
Old-Eng
站长手记
手册征订
个人专栏
最新网页
重要通告
资源库
资源传送
歌词
莫迷网联
RSS
站内留言
关于我们
旧版论坛
旧版博客
EM简介
EM新闻
琴友专栏
名曲120
网站地图
邮探名人
全球资源
手机铃声
音乐顾问
软件介绍
手机留言
站长信箱
-----------------------
   
---------------------------
主页-->tv-000-->tv-008
TV-008
转载 CCTV 王雪纯.音乐故事 莫里康内第1-6集
钢琴网转载,(来源于CCTV音乐频道 "影音盛宴" www.cctv.com  2007年05月)
莫里康内爱好者VIP会员专区已于2011年开放
这是初级莫里康内爱好者进阶深造成为资深爱好人士的的最好去处
按官方年表顺序对他的401部原声音乐作品及所在电影逐项进行深入调查,了解和研究
提供全部乐曲和大部分电影剪辑的在线播放,文件下载和琴谱,字幕,歌词等重要资源的共享
欢迎订阅本站RSS邮件快讯 >>>>>>
本站中文的RSS文件地址是 ../xml/rss.xml
 
 
本站注: CCTV音乐频道于2007.5.21-28日连续6天播出了有关莫里康(内)的专题节目,非常可惜我们错过了这个机会没能录制下来.最近通过一个博客我们找到了CCTV的有关网页,现特转载以弥补一些损失.笔者已给CCTV留言要求重播这个节目,如果有更多的乐迷反应这个要求,我想也许能促成一次重播.我们将有机会聆听和观看由王雪纯女士主持的这个节目了.
 
莫里康内第一集
王雪纯.音乐故事 莫里康内第1-6集
有这样一位电影配乐大师,他曾经为超过400部电影配过乐,他的配乐作品曾经五次提名奥斯卡最佳原创音乐奖,可惜,他从来就没有得到奥斯卡评委们的青睐,他就是意大利电影配乐大师埃尼奥·莫里康内。2007年的2月,奥斯卡的评委们终于良心发现地使这位大师如愿以偿。但是,当莫里康内被授予终身成就奖的消息传出之后,网上马上有不少他的粉丝立即呼吁莫里康内拒绝领奖,以示抗议,这究竟又是怎么回事呢?

  埃尼奥·莫里康内在这次获奖之前,曾五次提名奥斯卡最佳原创音乐奖,分别是1978年的《天堂之日》、1986年的《教会》、1987年的《铁面无私》、1991年的《巴格西》和2000年的《马莲娜》,但都没有获奖。奥斯卡可以慷慨地把配乐奖多次颁给约翰·威廉姆斯、詹姆斯·霍纳和霍华德·肖,但对于莫里康内这位业界巨擎却一直冷眼相待。

  不过,脾气暴躁的莫里康内对好莱坞也一向缺乏好感,他很早就决定终生在罗马定居,而且坚决不学英语,这对于一个长期在美国主导的工业中工作的人来说,实在是“很有性格”。

  2006年12月14日,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管理委员会通过表决,把第79届奥斯卡的终身成就奖颁给了莫里康内。尽管莫里康内对媒体一再声称,奥斯卡奖深深地激励着他,使他现在有着强烈的工作欲望,但是,大师的拥护者们却无不认为,和莫里康内功勋卓著的音乐丰碑相比,区区一座安慰性质的小金像仅仅只是奥斯卡的一次“迟到的,不合格的补偿”。

  埃尼奥·莫里康内1928年11月10日出生于罗马,当时的意大利处于战火纷飞的时代。



电影《荒野大镖客》海报

王雪纯.音乐故事 莫里康内第1-6集

  诞生于1964年的《荒野大镖客》,是两位天才艺术家——作曲家埃尼奥·莫里康内与导演赛尔乔·莱昂内合作的开始。正是这部影片确立了一种“意大利西部片”的独特风格,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为后人永远津津乐道的“赏金三部曲”。《荒野大镖客》的配乐带有鲜明的实验性,世界电影音乐的旋律中首次出现了模拟甩鞭的清脆响声、铃声与教堂的钟声以及人声合唱短句带有戏谑意味的器乐化运用手法。而最简单的乐器——口哨,也成为了影片主题曲的主奏乐器。

  莫里康尼最著名的电影音乐是什么?直到今天,大部分人第一个想到的都一定是以“赏金三部曲”为代表的意大利西部片中的旋律。《荒野大镖客》开创了独具特色的意大利西部片类型,为了与美国西部片区别,有人戏谑地将其称为“通心粉式西部片”。 这部电影的成功,也使得原本籍籍无名的克林特·伊斯特伍德,逐渐走上巨星的道路,同时也使得莫里康内的音乐才华慢慢显现出来。可以说莫里康内和伊斯特伍德是这部影片的最大受益者。但是莫里康内却直率地说:《荒野大镖客》是莱昂内最差的电影,也是我最差的配乐。

见此页 (来源于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7年5月21日CCTV-音乐频道 21:18首播)
莫里康内第二集
提起伟大的电影音乐家,我们总会想起成双成对的两个名字,比如导演艾森斯坦和作曲家普罗科费耶夫、导演希区柯克和作曲家伯纳德·赫尔曼、导演费里尼和尼诺·罗塔。但莫里康内呢?和他搭配的导演应该是谁?也许是伟大的赛尔乔·莱昂内。尽管莫里康内和莱翁在8岁的时候就是同学,但直到25年后两人才开始专业合作。1964年莱昂内第一次找到莫里康内,此前莫里康内已经给意大利的很多电影配过乐,形成了爵士加流行加前卫音乐的独特品位。而《荒野大镖客》的成功开创了他们二十余载的合作生涯,在1965年到1966年,他们趁热打铁合作了《黄昏双镖客》和《好的、坏的和丑的》。


  首部意大利风格西部片《一把金币》深受观众的喜爱。两年后,1966年赛尔乔·莱昂内又拍摄了同一格调、相当于续集的《为了多几块金币》(黄昏双镖客),其中这位意大利天才影人的作品特征进一步成形。对此,莫里康内的音乐无疑起了巨大作用。为了影片风格的确立与延续,也出于观众(主要是欧洲观众)对这一变种西部片的兴趣方兴未艾,作曲家让《为了多几块金币》的主题曲与《一把金币》异曲同工,两部影片的片头主题部分都带有枪声动效,由口哨、吉他、人声合唱等主要元素及英国管、小号、弦乐等常规乐器构成了几乎相同的乐队编制,其中包括男声合唱的仍带有戏谑意味的音响性短句。莫里康内出于灵感的构思,使得这些看来异常简单的音乐元素在组合之后产生了隽永的艺术效果,令人百听不厌,回味无穷。   影片最后的决斗场面一直为影史学家和评论家津津乐道,其中蕴涵着丰富的视听元素。而音乐在这一场景中毋庸置疑地担当了重要角色。影片中多次出现的怀表的乐音现在终于演化成了真正的旋律,拥有了更深层次的内涵。音色粗砺的吉他拨弦,弦乐声部中逐渐形成的步伐行进感,逐渐把全片中这一重要场景的气氛推向了高潮。当两个与正义相关的“好人”形象——曼科和上校最终联手对付“坏人” 尹迪奥的时刻,小号演奏的充满一种奇异的凄美感的强劲旋律,为决斗场景平添了一股史诗般的氛围。

  莫里康内的重要,是他为意大利式西部电影的音乐,建立了一套属于他自己独特的类型笔触,叫后世同样为这类片种配乐的作曲家,也不得不继续仿照。莫里康内这个意大利式西部片音乐风格的标记,理直气壮地令他成为电影音乐史上一个重要的人物,也成就了电影史上一个独特的现象,一种关乎影像拍摄风格与音乐风格的身份建立,两者唇齿相依。

  莫里康内的影响,近年来还包括昆廷·塔伦迪诺,看他的《杀死比尔》,布满莫里康内的意大利式西部音乐。塔伦迪诺向来是一个音乐感甚强的导演,有自己的一套独特品位,他在电影中选用莫里康内的音乐,除了可以作为一次有趣的电影文本对读外,相信也是他有意向莫里康内的意大利式西部电影音乐来一次崇高致敬。



电影《黄昏双镖客》海报

电影《黄昏双镖客》海报


  与《黄昏双镖客》在同一年先后拍摄的“赏金三部曲“第三部《好坏丑》,使前两部影片中开始形成的莱昂内风格得以进一步确立。《好坏丑》当中的人物设置与情节,要远比前两部来得复杂和曲折,影片的片长和信息量都大大增加。正是在《好坏丑》的基础上,建立了莱昂内全部作品中最重要的一部——拍摄于1968年的《西部往事》乃至整个 “往事三部曲”。

  《好坏丑》全片配乐的风格和前两部自然一脉相承。作曲家在保留配器的基本要素(口哨、电吉他和戏谑的男声合唱等音色)的同时加入了更多的枪声,并使前两个主题曲中原有的戏谑、幽默、原始并有意加入的粗野气息大大增强。

  从创作赏金三部曲的配乐开始,莫里康内就显示出他作为一位作曲家所拥有的无尽灵感和如同泉涌的乐思。这组镜头中由小号独奏、带有一种凄怆感的抒情性旋律,显然在代替语言和对白、独立地传达镜头中的信息。莫里康内笔下的音乐与莱昂内镜头的经典动作以及南北战争期间伤兵栖息地的画面相结合,产生了一股难以言表的丰富内涵。   从各种访谈来看,莫里康内跟莱昂内的私交并不太好,他曾指出莱昂内是一个没什么音乐细胞的人,但好在知道什么音乐适合他的电影。由于经常有人在莫里康内面前问莱昂内的电影,所以莫里康尼对” 莱昂内问题“几乎失去耐性,据说有一次一个美国记者不断问他”和莱昂内怎么怎么样“,他不客气地说如果再问一次就请他走人。更可怕的谣传是,如果莫里康内听到有人把”通心粉“和”西部片“两个词放在一起说,他很有可能真的给你脸上扔一盘通心粉。

见此页 (来源于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7年5月22日CCTV-音乐频道 21:18首播)
莫里康内第三集
意大利著名导演莱昂内的影片大多篇幅较长,莫里康内的解释是:“莱昂内经常把戏拍得很长的原因是他不想让音乐结束。在跟莱昂内的合作中,莫里康内与一般的作曲家不同,一般人都是根据拍好的镜头素材配乐,而莫里康内则完全相反。除了第一部《荒野大镖客》,他全部都是作曲在前。往往是影片还没有拍摄之前,他的音乐就已经谱写完成。后来在拍摄《美国往事》的现场,莱昂内甚至让演员一边听着莫里康内的音乐一边表演,这真是一种奇妙的体会。


  1984年,赛尔乔·莱昂内完成了他生命中的最后一部作品也是“往事三部曲”的最后一部——《美国往事》。片长近4 个小时的这部影片,从它的立意、规模,思想内涵甚至片名上看,堪称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巨片。实际上,5年后因心脏病不幸去世的这位天才导演此刻完成了自己的夙愿,莱昂内已经进入了他本人心目中的大师——英国名导演大卫·里恩爵士所在的行列。一位仅仅拍了两个三部曲——6部影片的导演,其作品却被评论家和研究者一再分析、解读并津津乐道,同时又被各国电影爱好者奉为经典,这在世界电影史上几乎绝无仅有。



电影《美国往事》海报

电影《美国往事》海报


  莱昂内根据哈里·格雷的自传体小说《流氓》的部分情节改编的长篇巨著《美国往事》,通过四个犹太少年在纽约黑社会长大成人的经历,以高于现实的手法刻画了20年代到60年代美国社会面貌发生的变化,同时莱昂内也一如既往地歌颂了他心目中“伟大的男性情谊”。而作为导演固定搭档的作曲大师埃尼奥·莫里康内,也以自己高超、洗练、深邃同时一脉相承的创作构思,为“莱昂内风格”系列片的定型与完成画上了一个完满的句号。

  这是影片中的第一个完整地用音乐渲染出往事氛围的段落。从面条注视施工现场时陷入回忆开始,钢琴以弱音量奏出了建立在小调式上的让人思绪万千的曲调。整个乐段反复时弦乐声部的加入,使流畅的旋律中更增加了一股难以言表的激情。这是一种思念和渴望,又象是一阵阵明晰的、来自往昔岁月的召唤。时隔35年面条重访胖子老莫的酒店这一情节以一个带有主观意味的长镜头为主,其中音画关系包括机位运动的处理,令人不仅联想起了《西部往事》中最著名的车站场景。人物对白的隐去不仅使音乐独立担当起叙事的角色,还给莫里康内一向带有前瞻性的音乐思维提供了无限的延伸空间。

  触景生情的面条又一次陷入了对往事的回忆,随之响起的是作曲家构思中的“岱博拉主题”。极其舒缓、沉稳的旋律立刻把观众的心绪带往主人公心目中的遥远岁月。与年迈的面条拉开门的反打镜头同步,一个熟悉的、勾人魂魄的女高音突然加入到柔和、缠绵的弦乐中,瞬间把音乐的感染力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强有力地拨动了观众的心弦。自前一系列作品的第三部《好坏丑》以来,大师莫里康内的“御用女高音”埃达·岱洛尔索难以言喻的迷人音色就成了莱昂内作品的标志之一。同时,在如此出神入化的配乐背景上,表演艺术家罗伯特·德尼罗炉火纯青的演技更使得“面条”这一不朽的形象,成为了莱昂内所创造的意大利电影神话的一部分。

  进入少年时代的面条偷窥自己心仪的美丽少女跳舞的情节,听上去出自留声机播放的音乐,却是影片《美国往事》全部配乐的核心。岱博拉是主人公心目中的女神,是他一生无法摆脱的追求与梦想。女孩跳舞时播放的音乐,也永远和面条的思念以及伴随这种思念的岱博拉的形象联系在了一起。《罂粟花》是上个世纪20年代在美国流行甚广的一首歌曲,具有舒缓的舞蹈节奏。莫里康内正是围绕着这一情意绵长的旋律,从主人公面条的视角谱写出了世界电影音乐史上这一著名的爱情主题——岱博拉主题。

  和莱昂内的传奇合作也让很多人误以为莫里康内是“牛仔电影的配乐专家”,但他本人曾严肃指出,“这是一个严重的错误,从1962年开始我给400多部电影写过配乐,其中只有30部是西部片。如果你从上到下浏览一下我的作品表,你就会看到我不只是牛仔电影的专家,还是爱情故事、政治电影、动作惊悚片、恐怖片等等一系列电影的专家。换句话说,我不是哪个类型的专家,因为我什么都干过,我是音乐专家。

见此页 (来源于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7年5月23日CCTV-音乐频道 21:18首播 )
莫里康内第四集

莫里康内如今已是年近八旬,在40多年的配乐生涯中,他一共为400多部影片配乐,并保持着一年配乐27部的最高记录。更值得钦佩的是,进入到90年代,他的创作力丝毫没有减弱。这一时期,他最重要的合作伙伴无疑是年轻导演朱塞佩·托尔纳多雷。除了导演的处女作《黑帮教父》,莫里康内为其余所有的托尔纳多雷的作品担任了配乐。相信有很多人也是通过托尔纳多雷的一些影片开始认识并喜欢上这位配乐大师的。


  平心而论,莫里康内为托尔纳多雷的电影配乐并不如早期西部片那样富有创新意识和革命性,,但他充满感情和华美多变的曲风,与托纳多雷怀旧的主题结合地丝丝入扣。在这其中《天堂电影院》、《天伦之旅》、《海上钢琴师》和《玛莲娜》最受乐迷喜爱。尽管都是托尔纳多雷的作品,但是莫里康内却分别采用了复古、歌剧、爵士等多元曲风,配上以意大利风格的吉他、班卓琴和排箫,意味悠远绵长。

电影《天堂电影院》海报

  于1988年的《天堂影院》,是意大利青年导演朱塞佩·托尔纳脱雷的天才之作。他运用传统的叙事手段,以故乡西西里的一家名叫“天堂”的电影院和它的银幕为依托,通过老放映员阿尔弗雷多和热爱电影的少年托托之间的真挚友情,表现了人们对电影的热爱,同时也缅怀了20世纪这一“电影世纪”的黄金时代。从这部影片开始,托尔纳脱雷成为继莱昂内之后,音乐大师埃尼奥·莫里康内与之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的又一位意大利导演。影片中,除大师之子安德烈阿·莫里康内创作的爱情主题之外,埃尼奥·莫里康内只信手拈来地谱写了几段主要的主题旋律,其他只是如“火灾” 和“跑片”等场景的一些音乐素描。与这位大师笔下大量的形态丰富的配乐作品相比,如此简约的音乐构思实属罕见。

  表现年轻的托托坠入情网、在自己心仪的少女窗下苦苦等待的情节中,出现了大师谱写的一段弦乐的衬托上由吉他独奏的充满渴望、焦虑与甜蜜柔情的旋律。当托托失望地转身,孤单行走在新年之夜充满欢乐气氛的街道上时,音乐进入了由青年作曲家安德烈阿创作的爱情主题。独奏单簧管上的起伏波动、倾诉伤感之情的曲调,与此前吉他独奏的曲调如出一辙,既保持了与前曲相近的情绪、调性和旋律走向,又使个人的旋律显示出个性和特点、可以独立成章。影片的这一配乐段落,应该被看作莫里康内父子间真正意义上的首次合作。两段配乐的过渡天衣无缝。它们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似乎在标志一种令全世界莫里康内崇拜者感到欣慰的传承与发扬。随后,在描绘热恋中的两个青年人尽享爱情欢乐的场景中,再次出现了原属于托托和老阿尔弗雷多亲密相处情节的那段情绪欢快轻松、富于阳光气息的迷人旋律……

  在成为大导演、已是事业有成的托托来到即将被炸掉的天堂影院内回忆往事的情节中,作曲家谱写的全片主题曲再现。钢琴独奏的曲调富于莫里康内创作特征:旋律简单却极其具有歌唱性。特别是在表现人们内心的“往事情结”时,莫里康内笔下表面平淡的旋律往往浸透着一种奇异的感染力,能够在瞬间将观众拉进导演既定的情境之中。钢琴上的两个结构相近又有别、让人感觉踌躇不前又象“原地踏步”的音型,无比形象与贴切地揭示出一股萦绕心头、挥之不去的思绪。正是以这双胞胎一般的音型伴奏下,钢琴与小提琴先后唱出的缠绵悱恻、令人魂牵梦萦的主题旋律,确立了这部闪回式结构的影片的“往事”基调。



电影《天堂电影院》海报

电影《天堂电影院》海报


  也许有人还不知道,影片《天堂电影院》中,最耳熟能详的那个爱情主题,其实并不是莫里康内所作,而是他的儿子安德烈阿·莫里康内写的。

  影片中,除大师之子安德烈阿·莫里康内创作的爱情主题之外,埃尼奥·莫里康内只信手拈来地谱写了几段主要的主题旋律,其他只是如“火灾” 和“跑片”等场景的一些音乐素描。与这位大师笔下大量的形态丰富的配乐作品相比,如此简约的音乐构思实属罕见。有了安德烈阿·莫里康内这样的出色的作曲家儿子,莫里康内不会担心后继无人了,他的另一个儿子乔万尼·莫里康内也非常不简单,现在是著名的舞台导演,莫里康内2002年在维也纳举行的盛大的露天音乐会,便是由这位小莫里康内担任总指挥。

见此页 (来源于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7年5月24日CCTV-音乐频道 21:18首播)
 
莫里康内第五集

在莫里康内五次获得奥斯卡提名的影片中,有两部是和托尔纳多雷合作的。1976年的《天伦之旅》输给了当年艾伦·帕克导演的《午夜快车》,2001年,《玛莱娜》的配乐获得奥斯卡最佳原作音乐提名,这个配乐此前已获得金球奖最佳音乐奖,这是72岁的莫里康内一生所获的第五次奥斯卡提名,最终,这位久富盛名的老人却败给了一个年轻的新手——给李安的武侠片《卧虎藏龙》写音乐的谭盾,这多少让莫里康内的许多乐迷感到不服。让我们再次走进美丽的西西里,领略一下大师的音乐风情吧。

  1940年春天,西西里。意大利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小镇上的法西斯分子甚嚣尘上。刚刚拥有了一辆自行车的少年雷纳托,受到一伙无所事事的同龄人影响,开始注意镇上唯一的美女玛莱娜。与同样受到青春期性萌动骚扰的那些同伴不同的是,雷纳托从此陷入对玛莱娜的疯狂暗恋之中,以至不能自拔。影片《玛莱娜》将一个男孩青春期的萌动和焦躁直至最后的成熟跃然银幕之上,勾起了人们对已逝青春岁月的缅怀。

  可以看到,作曲家在《玛莱娜》的配乐中再次表现出创新和自我超越。莫里康内过去的作品中从来不乏幽默,这种意大利式的幽默特别在70年代莱昂内的“往事三部曲”之二——《革命往事》中,以及同样是莱昂内风格的法德意合拍片《无名小卒》的配乐里发挥到了极至。



影片《玛莱娜》海报

影片《玛莱娜》海报

  如今,仅就影片《玛莱娜》当中占压倒优势的 “漫步街头”主题来看,在看似描绘女主人公众目睽睽之下袅袅婷婷行走在街上的旋律中,作为人类特殊情趣之一的幽默与无比辛辣的讽刺相融合,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展和升华。在弦乐拨奏的4/4拍的均匀节奏上,曼陀林(意大利一种民间弹拨乐器)与合成器以及钢琴等乐器一起在第一、第三乐句上齐奏出“漫步”动机,第二和第四乐句则以不同的器乐音色组成答句。这一主题的突出特点就在于其内涵的丰富性,而莫里康内过去的作品一直是以其音乐形象的多面与丰富著称,最为显著的例证就是《西部往事》中蕴涵着多个动机的“吹口琴者”主题。

  现在,“漫步街头”主题同样涵盖了众多的形象,它不仅描绘了女性的婀娜步态,更重要的是它和影片中那些著名的主观镜头一样,也从音乐的主观视角,对形形色色的情欲亢奋者、满怀嫉妒者的嘴脸和神态进行惟妙惟肖的素描,因此作曲家让主题的第二、第三和第四乐段分别出现了由曼陀林、小提琴组和小号独奏临摹的众生百态。

  莫里康内用最朴素、简约的手法,为《天堂影院》写下了与古朴的西西里氛围相得益彰又沁人心脾的音乐。而在理所当然会被奥斯卡忽略的下一部《天伦之旅》中,莫里康内则采用从具有代表性的歌剧作品(威尔第的《命运之力》)借用主题动机的手法,赋予了这部优秀剧情片以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在这种情况下,浪漫主义剧情片《海上钢琴师》的问世,使当代意大利电影画卷上的一个艺术三部曲得以形成。

  《海上钢琴师》是一部荡气回肠的诗意旅程电影。故事背景发生在本世纪初,描述一名具有钢琴天赋的孤儿历经一切的苦难:音乐、爱情及两次大战,但他从未放弃过他生长的地方。

  夜间所有人都跑到大厅来看孩子弹琴,是这部影片又一个与音乐相关的突出了浪漫色彩的情节:衣衫破旧、满脸污垢的1900正在钢琴上弹奏一支不熟练却柔和动人的曲调。这里出现的是莫里康内写的一首有意模仿莫扎特早期作品风格、充满稚气的动人的钢琴小品,标题颇有寓意:“莫扎特再世”。

  自意大利影坛奇才怪杰塞尔乔·莱昂内于1989年谢世后,他的长期合作伙伴——配乐大师埃尼奥·莫里康内已经又和青年导演托尔纳托雷形成了固定搭档关系。除了这两位知名导演合作以外,莫里康内和许多其他著名的导演也合作了很多影片,但是他有自己的原则。所以,尽管他经常跟布莱恩·德·帕尔玛、迈克·尼科尔斯、华伦·比蒂等美国导演合作,但他一定要从欧洲视角出发。“他们要送我一套好莱坞的豪华别墅,我说不,谢谢,我更愿意呆在意大利。我跟导演讨论的只是音乐,不是制片厂。”对莫里康内来说,做一个好莱坞的御用作曲家有一个最大的坏处,就是自己的作品要听任职业制作人的摆布,由不相干的人决定乐曲的编排。

见此页 (来源于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7年5月25日CCTV-音乐频道 21:18首播)
莫里康内第六集

 


  说起莫里康内最满意的作品,来自于导演罗兰·乔菲1986年的影片《教会》,这部影片也获得奥斯卡的提名,而且是他离获奖最近的一次。莫里康内回忆说,“我当时非常有把握《教会》会赢,特别是考虑到那年的获胜者是《午夜时分》,赫比·汉考克的配器不错,但用的是已有的乐曲片断,算不上原创音乐,所以跟《教会》没法比,是剽窃啊!不过话说回来,如果由我说了算,每两年我就该得一次奥斯卡。”虽然没有获得奥斯卡奖,但是这部影片还是获得当年的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


  影片《教会》描述18世纪几个传教士不畏艰险来到南美原始丛林深处,凭着爱和音乐教化那里的印第安土著,不同种族、文明得以和谐共处。最后,为了捍卫信仰与家园,加布里埃尔神父和放下屠刀昄依教会的门多萨以截然不同的理念心态同原始土著并肩作战,与殖民统治者进行抗争,最后奋战牺牲。

  《教会》长久以来一直被各界推崇备至,对电影乐坛影响至深。莫里康内紧扣影片里宗教与原始土著这两大要素,把圣诗合唱与南美民族音乐素材,完美地融合在优美动人的双簧管和大型管弦乐之中,充分发挥和展现了器乐和声乐的丰富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犹如一席大气非凡的听觉盛宴,既展现文明冲突,又诠释出涤荡心灵的圣洁崇高感,饶有世界音乐风味,更有一份悠远古朴的神韵。美国《电影原声》杂志如此评价道:“《教会》配乐之于莫里康内,有如《教父》之于尼诺·罗塔,都是20世纪最重要的电影旋律。”

  在所有的曲目中,要以主题曲《地上宛如天堂》最为出色,它对后来的影响不仅反应在电影音乐上,也反应在许多新世纪音乐或世界音乐的作品中,莫里康内为了这首曲子,专门和摄制组到南美进行了数个月的采风,他将南美的节奏。圣诗的合唱和《加布里埃尔的双簧管》做了完美的结合。然而吸引人的地方在于,这些结合在一起的音乐元素若是分离开来,其实各有独立的特色。鼓声和民族的笛声有一种古老深远的韵味,而《加布里埃尔的双簧管》则柔美恬静,充满了优雅与柔和。这首曲子是每次莫里康内演奏会的保留曲目,由乐队和宏大的合唱团相配合,听后令人久久难以忘怀。

  加布里尔神父在丛林中吹奏双簧管,是影片的编导者精心设计的情节,同时这一场景也具有多重的内涵。需要指出的是,导演罗兰·乔菲和剧本的作者,著名编剧罗伯特·博尔特似乎在借助首次与他们合作的伟大作曲家埃尼奥·莫里康内的实力,在故事情节中有意突出了音乐的存在。观众在银幕上看到了土著男孩的独唱,阿尔塔米兰诺主教来到印地安人建立的教堂时听到令他内心激动的童声赞美诗合唱,以及孩子们的提琴群奏伴随;他随后对土著人建立的乐器作坊进行参观;最后是加布里尔神父指挥印地安信徒的赞美诗合唱——这次他试图用音乐来唤起葡萄牙殖民者的良知,以保护那些善良无辜的印地安人的生命,以及屠杀过后的特写镜头中,水面上飘过的那架小提琴。而全片充满希望的结尾镜头,正是拾起这把小提琴的女孩和部落里劫后余生的孩子们一起,乘小舟消失在南美洲热带雨林掩映下那纵横交错的河道上……

  加布里尔神父在丛林中吹奏双簧管,正是影片叙事与音乐直接相关的第一个重要环节。在这里,他试图用音乐来保护自己,用音乐去化解生活在原始密林中、不希望被打扰的土著民族的敌意。随后,他用自己手中唯一的武器——美妙的乐器山海关奏出的真挚、流畅、沁人心脾的旋律,也随之幻化成了影片配乐的核心主题……

  土著印地安人看见奴隶贩子门多萨·罗德里戈痛改前非、皈依宗教之后对他表示了原谅和接纳。经历了忏悔的灵魂受到感召,门多萨开始喜极而泣。此刻,那令人感到温暖无比的双簧管主题再次奏响,它不但抚慰着正在注视眼前感人一幕的加布里尔神父和每个善良的印地安人的心,也打动了银幕下的无数观众。而随双簧管主题动机过渡的下一组镜头,正是影片《传道》最具代表性的场景之一。它在毫不掩饰地颂扬印地安部落淳朴、善良、勤劳的品质,颂扬他们和谐、融洽、与世无争的原始生活。这段配乐在作曲家的构思里,标题为“人间天堂”。由这一段落所标志的影片《传道》的配乐,成了埃尼奥·莫里康内的代表作“往事三部曲”特别是《美国往事》之后,他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树立在世界电影音乐界的一个无人超越的新高峰。

  “人间天堂”这一配乐段落的乐队编制及其配器构思,在莫里康内的全部作品中都堪称之最。以管弦乐队弦乐声部的衬托下那柔和的混声合唱作为引子,在具有南美特色的民族打击乐敲出的舒张有致的节奏型上,全片配乐的核心旋律——“加布里尔的双簧管主题”以完整的形态再现。同时作曲家的总谱上还出现了两个合唱队,其中一个以强劲的力度唱出造型性鲜明、与人们劳作时喊出的节奏近似的曲调,而另一个合唱队则唱出与之形成对比、明显具有抒情性的柔和旋律。或许正是始终处在背景地位的这第二个合唱旋律,把代表着宗教文明的“加布里尔双簧管”曲调和代表土著民族原始意念、隐含着强大生命力的劳动节奏融合在一起。音乐在表达影片主题思想的同时,也赋予了镜头以深刻的精神内涵。这正是作为音乐大师莫里康内与其他作曲家特别是美国作曲家的不可同日而语之所在。



电影《越战创伤》海报

电影《越战创伤》海报


  美国名导演布莱恩·德帕尔玛拍摄于1989年的《越战创伤》,是一部题材较为深刻的越战片。该片根据一个真实事件改编,通过普通士兵埃里克森的视角来审视侵越战争,大胆揭露美军侵越期间的一次令人发指的越轨行径,控诉了他们犯下的反人道罪行。自1987年备受好评的《铁面无私》之后,这是德帕尔玛第二次和意大利音乐大师埃尼奥·莫里康内合作。

  影片以开门见山的方式进入情节。在主题曲位置上出现的,就是这段隐含了一股难以排解的思绪,并能在瞬间把人拉回往昔的音乐。由竖琴拨奏带起的绵延的弦乐背景上,排箫吹出的带有肃杀与悠远感的简约动机。形象地揭示了一位刚上车的白衣女孩,让主人公埃里克森心中无法抹除的记忆刹那间再次被唤醒的时刻。值得注意的是,这组镜头里一直有登载尼克松总统下台消息的那张报纸……

  正是在简单却富于奇妙的歌唱性的这一旋律上,诞生了全片配乐的主题。随后这一主题得到发展,在音乐的形态逐渐丰富和饱满的过程中,作曲家让它承载了更多的内涵。由排箫独奏发展而来的主题旋律,也始终和影片中饱受摧残与侮辱最终被杀害的无辜的越南姑娘的形象紧密相连……

  而下面的场景中,这饱含同情和抚慰的音乐虽不露痕迹,却始终娴熟、流畅地与人物的情绪甚至细微的动作,贴切结合在了一起……

  富于正义感的新兵埃里克森,是一向以喜剧形象出现在银幕上的美国演员迈克尔·J·福克斯的演艺生涯中塑造的第一个具有转折性的重要角色。以混合着晦暗的、如泣如诉的长笛音色的这段配乐为背景,埃里克森向随军牧师流泪讲述事件经过的情节,也成为了全片最令人难忘的场景之一……

  年近80的莫里康内还经常被问到退休的问题。有一次他对记者说:”你希望我退休吗?我已经退了。国家给我养老金,我挣了钱要上税。但没人说拿养老金就要停止工作啊“。以莫里康内的高龄和高产,即使不退休也大可以高枕无忧了,不过莫里康内从来没放松过。他说:“回头看看巴赫,再比比莫扎特在33年里写了多少曲子,我根本是无业游民。虽然我希望可以放松一点,但现在还不是时候。”不过这并不意味着音乐是莫里康内的惟一梦想,他曾经笑说希望自己成为国际象棋的世界冠军,但只能等下辈子了。

见此页 (来源于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7年5月28日CCTV-音乐频道 21:18首播)
 
 
独立和小成本制作第三集
意大利导演塞尔奇奥·莱昂尼一辈子致力于拍摄美国英雄故事,他的故事都是一个意大利人的幻想中的美国西部传奇故事。在拍摄《从前在西部》之前,塞尔奇奥不会说英语,不清楚美国是什么样,那时候他已经近40岁,那时候他已经拍摄了三、四部美国西部片,甚至已经拍摄了西部片电影史上的经典作品《好的、坏的和丑的》。可是他那些辉煌的美国西部片都是在西班牙南部荒漠和意大利摄影棚里拍摄的。他的西班牙基地“美国”西部片似乎比约翰·福特的美国西部片更西部。荒漠,铁道,沙漠中的小镇,小镇势力,外乡人,因为追逐金钱而聚集的匪徒,棕色皮肤的美人,枪口下的农民,骑马而来骑马而去的英雄,都是他影片中典型的场景和角色。1968年,塞尔奇奥执导的《西部往事》成为他的又一部传世经典。这部近三个小时的长篇鉅作,被称之为影史上最伟大的西部片。莱昂尼的老搭档——意大利著名配乐大师莫里康尼撰写了本片的音乐。和美式西部片比较,莫里康的音乐展现了大异其趣的风味。

  20世纪60年代,一批低成本的意大利电影吸引了几乎每个人的注意力。意大利西部片宗师塞尔乔·莱昂内于1968年拍摄的《西部往事》就是其中的一部传世之作。故事叙述一名神秘客来到小镇上,被卷入一名寡妇与铁路大亨的土地抢夺战。塞尔奇奥.莱昂内一生所拍摄的电影都是同作曲家埃尼奥·莫里康内一起完成的,他们对待音乐和电影都采取革命态度。

电影《西部往事》海报

电影《西部往事》海报

  莫里康内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电影音乐大师之一,他已经写了将近400部电影音乐,并5次获得奥斯卡奖提名。在《西部往事》中,配乐大师莫里康内将电影音乐的作用发挥得极为成熟。

  莫里康内的《西部往事》不仅配乐出类拔萃,其结构也表现出音乐性,表现出导演独到的音乐思维。而正是这种音乐性和音乐思维,使《西部往事》成为世界电影史上一部罕见的佳作。《西部往事》本身的结构就是一首交响诗。电影中的每个角色也都有性格鲜明的音乐主题。

  莫里康尼的重要,是他为意式西部电影的音乐建立了一套属于他自己独特的配乐类型,同时也被后世同类影片配乐的作曲家,不断模仿。莫里康尼这个意式西部片音乐风格的标记,理直气壮地令他成为电影音乐史上一个重要的人物,也成就了电影史上一个独特的现象。《西部住事》主题曲是莫里康的代表作,又是世界电影音乐的巅峰之作。在用各种文字书写的有关这位作曲家的介绍或评论文章中,它是人们必然要涉及的一段音乐,同时又是上至影评家、下到普通观众以及无数音乐爱好者永远怀着赞叹和敬畏之情去聆听、去谈论的一段音乐。其迷人的音色、流畅的旋律和隽永的风格,对世界各国的许多影片产生了影响。

来源于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7年5月9日CCTV-音乐频道 21:18首播
 
附:笔者2008.1.13.在这里给CCTV的留言
我是一个七十岁的老人,非常热爱著名电影音乐作曲家莫里康内(Ennio Morricone)的作品.贵台曾于2007年5月连续6天(5.21-28)播出了有关他的"影音盛宴",非常可惜我没有这个福气失去了这个宝贵的机会,不知有无可能再次重播,如能重播请一定别忘了发个电邮通知我(就是这个地址867549420@qq.com )如暂无可能可否作成视频在线播放以满足我们这些乐迷的迫切愿望.谢谢啦.最后请代向王雪纯女士致敬,我从1995年就喜欢看她的节目,至今还在录像带中保存着她的节目录像并在我的网站上(../speak/speak-other-001.htm)发布着
 
但愿我们将有一个机会再次观看这个节目
 
主站的的重要栏目和网页
2009年编制的老年表
电影赏析
音乐赏析
莫里康内爱好者联谊会(莫迷网联)专栏
杨大林先生,杨东女士专拦
著名歌唱家演唱的莫里康内乐曲
著名艺术家演奏的莫里康内乐曲
邮探世界名人
意大利电影研究专拦
关于"Chi Mai"
莫里康内欧美亚六场音乐会对比研究
网友提供的莫里康内作品
边说边听边看--专题
网友个人专栏
WAP手机网站
莫里康内MIDI铃声
软件介绍
求谱网友交流
全球莫里康内相关网站
海外优秀搜索引擎
BBC-HVF 访谈莫里康
莫里康内上海音乐会
莫里康内北京音乐会
我喜爱莫里康内
莫里康内新闻(中国)
全国及境外TV节目预报
奥斯卡和莫里康内
遭遇黑客
西巴女王
十三年后再访伊莫拉
"海上钢琴师"琴友天地
"阿隆桑方"研究
"工人阶级上天堂"研究
"死刑台的旋律"研究
我最喜爱的西洋杰出音乐回顾
"索多玛的120天"评述
电影"我的青春/梅泰罗"探析
"大师和玛格丽特"研究
孩子们的作品
不得不看(新闻拾零)
电影"豺狼的日子"专页
八十年代歌曲回顾
电影"德黑兰-43"音乐专页
苏俄爱国歌曲
网站地图
Add to Google
eXTReMe Tracker
关于我们
信息产业部备案序号(2014): 苏ICP备11039856号 本站自2003.8.8.开始运行 © 2003 hwg 版权所有
除非有版权所有人的允许,本站所有曲目均仅供访问者个人欣赏使用,严禁用于复制生产,出租销售等任何其它商业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