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里康内爱好者
Morricone Fans
新版主页
English
年表
音乐概览
电影概览
VIP 申请
VIP 登录
电影欣赏
作品研究
琴谱
字幕
音乐大师
手机网站
付款
旧版主页
Old-Eng
站长手记
手册征订
个人专栏
最新网页
重要通告
资源库
资源传送
歌词
莫迷网联
俱乐部
微信平台
关于我们
手机论坛
旧版博客
EM简介
EM新闻
琴友专栏
名曲120
网站地图
邮探名人
出生入死
邮币卡转让
音乐顾问
软件介绍
E.M.手册
站长信箱
-----------------------
   
---------------------------
主页-->movie-000-->movie-023
莫里康内配乐电影
mov-023 越战创伤 (孽战)
8903 Vittime di Guerra / Casualties of War
8903
相关的音乐在线网页
IMDB(英文网)
IMDB(中文网)
备注
-official 表示为官方目录
越战创伤 (孽战 1989)
Casualties of War (Quatrages)
中文配音 英语字幕 424M, 515Kbps rmvb 格式 114分钟
您可以点击这里收看一个片断 (5分47秒,CC视频联盟存放)
电影简介
越战创伤(1989)

英文名: Casualties of War

中文名: 越战创伤

别 名: 孽战

导 演: ( 布莱恩·德·帕尔马/布莱恩·德·帕尔玛 Brian De Palma )

主 演: (迈克尔·福克斯 Michael J. Fox) (西恩·潘 Sean Penn) (唐·哈维 Don Harvey) (约翰·雷利 John C. Reilly) (约翰·雷吉扎默 John Leguizamo) ( Thuy Thu Le)

上 映: 1989年08月18日 美国
地 区: 美国 越战创伤更多详细拍摄地

对 白: 英语

评 分: 本站评分..6.2/10 ( 1票 )  详细

IMDb评分6.8/10 ( 8034票 )  详细

颜 色: 彩色

声 音: 70 mm 6-Track Dolby

时 长: 113 min / USA:121

类 型: 冒险 传记 剧情 战争

本片曾荣获奥斯卡三项大奖

分 级: 澳大利亚:MA 冰岛:16 芬兰:K-16 法国:-12 挪威:15 新加坡:NC-16 瑞典:15 英国:18 美国:R 西德:16 菲律宾:PG-13 澳大利亚:M

越战创伤资料梗概

越战创伤剧情介绍

本片以越战为背景,刻划并揭露了战争中美军的残暴罪行,也以此表达了编导对战争的憎恶及对和平的珍视与呼唤。艾力逊是新踏入越南战场的士兵,有一腔为国奉献的激情。在一次行动中不小心遭到越军的埋伏,好在被同事马素救回一命。在一次远程侦察任务中,马素等强抢越南少女随军,以发泄他们的兽欲。艾力逊眼睁睁看到越藉少女被活活蹂躏至死,富有正义的他对自己的同胞开始感到失望,于是不顾自身安危将同僚的罪行公诸于世……(见此页

剧情介绍-2:《越战创伤》使用平行蒙太奇的手段,通过对事件的描述,表现和凸显了越战中军人在涣散的军纪下,非人性欲望的凶狂倾泻。片中艾里克森是一个夹在官与民、非人性与人性的冲突之间公理与正义的化身,他的行为是对非人性的一种挑战,而这种挑战是从极端冷静的理智出发,其视点始终与丧失理智的暴虐相对照。在一种病态性的封闭架构中,人性与非人性道德的战争,明显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战争实况。于是,深入剖解战争之后企图掩饰罪恶的真相成为了《越战创伤》所要强调的重力渲染的主题。以开放式的艺术格局,将人物形象行为与思绪架构轴承狭义的理念层次,并且对立和抗争于那场"那场封闭性恶战",无疑也是该片所要凸显的重点

     

关于导演布莱恩·德·帕尔玛 Brian De Palma
布莱恩·德·帕尔玛(Brian De Palma),美国导演。1940年出生于美国新泽西州纽华克(Newark)市。他自60年代开始制作电影,到2007年执导《节选修订》并获威尼斯影展最佳导演后,共制作了20几部长片。他的电影注重通过娴熟的电影技术来表现悬疑、惊悚的主题,是一个影象高度风格化的导演。
生平
帕尔玛童年时父母离异,年幼的帕尔玛为了搜集父亲不忠的证据,花了好多时间跟踪其父亲,并将跟踪整理成记录,这段经历是帕尔玛作品中大量偷窥主题(《剃刀边缘》1980年、《蛇蝎美人》2002年)的心理根源。帕尔玛的父亲是一位整容医生,父亲的手术台总是鲜血淋漓的手术场面,自小目睹这些场面使得帕尔玛日后的作品也偏好鲜血淋漓(《疤面煞星》1983年)。

帕尔玛高中时是一个物理天才,曾经赢得当地科技博览会的大奖,他的设计项目是“应用模拟计算机解决微分方程”(这在《剃刀边缘》里可窥一斑),直到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后他才开始拍摄一些业余短片,短片以讽刺剧为主。1962年到1964年间,帕尔玛拍摄了第一部长片《婚宴》,但直到1969年该片才得以小范围发行,里面的两位主角,有一位是萨拉劳伦斯大学的学生吉尔克雷伯格,另一位则是初登银幕、自称鲍比·德尼罗的“布鲁克林小子”,日后大名鼎鼎的罗伯特·德尼罗(Robert De Niro)。

1973年的《姐妹们》一片开始了帕尔玛仿效希区柯克的影象旅程。他在影片中开始利用后成为其风格标志性技术之一的分画面技术,并显示出了精湛的架构情节的能力和把握叙事节奏的技巧。1976年的《嘉莉》根据斯蒂芬·金的小说改编,被认为是金作品最成功的改变,以及最经典的恐怖片之一,该片不但在恐惧感营造方面创意迭出,又不失幽默,在全世界掀起了一股恐怖片热潮,并被后世诸多恐怖片效仿。


《疤面煞星》
1983年帕尔玛改编了霍华德·霍克斯1932年的经典黑帮片《疤面煞星》,影片由奥利弗·斯通编剧,阿尔·帕西诺扮演新疤面人。帕尔玛以巴洛克式风格和暴力成功地更新了旧《疤面人》的经典模式。同时,80年代帕尔玛还推出了《铁面无私》1987年、《越战创伤》1987年等影片。其中,《铁面无私》一片最后对“敖德萨阶梯” 《战舰波将金号》(1925年)的致敬片段成为该片的经典段落。

进入90年代后,由于良好的口碑积累,帕尔玛成为好莱坞片商最信任的导演之一。这时期,1993年的《情枭的黎明》备受好评,在众多黑帮片中另僻蹊径,描写了一位末路英雄无奈的黑帮之路,本片依然由阿尔·帕西诺出演。1996年的《碟中碟》是帕尔玛拍摄的最具商业元素的电影,影片热卖,帕尔玛娴熟的拍摄技巧使得该片成为《碟中碟》系列最经典的一部。1998年的《蛇眼》评论与票房双边不讨好,帕尔玛并没有完全取得自由发挥的权利,2000年的《火星任务》,除了帕尔玛遗留的视觉风格,这样的花哨空洞的影片使得影迷在对帕尔玛的高度期望中陷入意料外的失望。2002年帕尔玛推出了《蛇蝎美人》,在多伦多影展上获得了久违的好评。

评价
布莱恩·德·帕尔玛或许是新好莱坞的一众导演中涉及影片类型最多的一位,在这些年的电影生涯中,他不断变换题材,喜剧、恐怖、警匪、黑帮、动作、科幻皆作出尝试和探索,似乎电影类型本身就是他的研究对象,他在风格中将类型片进行最彻底地旋转,为类型而深入类型,正是这种简单的诉求与对技术的创新使他受到了影迷的爱戴。他尤其喜欢戏仿、改装那些经典。他对类型片熟练的操纵使其更容易取得与娱乐片的亲缘性。他善于将视觉表现力与高度控制的惊悚感结合,在荒诞不经的故事中展现道德暧昧性与诱人的黑暗堕落情调,而他对恶心场面的不回避甚至是热衷则不断挑战着观众的接受极限。
 
导演作品
Redacted(2008)
The Black Dahlia(2005)
Femme Fatale (2002)
Mission to Mars (2000)
Snake Eyes (1998)
Mission: Impossible (1996)
Carlito’s Way (1993)
Raising Cain (1992)
Bonfire of the Vanities, The (1990)
Casualties of War (1989)
The Untouchables (1987)
Wise Guys (1986)
Body Double (1984)
Scarface (1983)
Blow Out (1981)
Dressed to Kill (1980)
The Fury (1978)
Obsessio (1976)
Carrie (1976)
Phantom of the Paradise (1974)
Dionysus (1970)
Hi, Mom! (1970)
Greetings (1968)
[编辑] 编剧作品
Femme Fatale (2002)
Snake Eyes (1998)
Raising Cain (1992)
Body Double (1984)
Blow Out (1981)
Dressed to Kill (1980)
Obsessio (1976)
Phantom of the Paradise (1974)
Hi, Mom! (1970)
Greetings (1968)
 
网友评论转载
【越戰創傷】觀後感 寒東齋(台湾)

昨晚終於把高二時同學推薦的電影,由米高福克斯和西恩潘主演的越戰創傷(1989)看完了,覺得人雖然身在體制中或許常會有身不由己的時候,其實也有很大的可能只是自己給自身無法堅守原則和懦弱怕事的藉口罷了;全片的基調雖然是晦澀的,但最後卻仍釋出了正義終究有得以伸張的可能,唯擇善固執會導致什麼樣的後果,導演卻留下了值得玩味的空間。

全片最精彩的部份莫過於男主角越級上報時與兩位連長的對話,以及與西恩潘多次的辯證場景,在在都道出了現實的無情、人情事故的壓力與是非對錯的模糊難定。相較於同類型電影強調戰爭場面的描寫,布萊恩狄帕瑪將單一事件抽離出來做深入的探討,戰爭只成為了一個背景與狀態,重心卻仍是放在人性在危急存亡之時會產生什麼樣的轉變,思想的混淆與信念的喪失才是導致悲劇最主要的因素。這是一部值得人看完後好好深思的電影,生活中是不是也充斥了許多「孤臣無力可回天」的狀況,最後我們是選擇了妥協還是奮戰到底?(见这里)
越战资料

战争长达12年,美军死亡5.6万余人,30多万人受伤,耗资4000多亿美元,给美国造成了难以愈合的心灵创伤 。


    美国军事介入越南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越南、老挝、柬埔寨人民经过武装斗争和起义,先后取得了独立。1945年9月2日,胡志明在越南北方的河内以临时政府的名义宣告越南民主共和国成立,并积极采取行动恢复越南的统一。 

  与此同时,在越南南方,一直坚持反共的吴庭艳,于1955年10月在美国的支持下,在西贡成立新的政府。 

  1961年5月,为防止吴庭艳政权垮台,美国派遣100名代号为“绿色贝雷帽”的所谓“特种部队”进入南越。 

  1962年2月8日,美国在西贡设立了由保罗·哈金斯将军指挥的军事司令部,标志着美国开始直接介入越南战争。4月30日,美国副国务卿乔治·鲍尔宣布了一个名叫“战略村”的计划,把越南南方游击队渗入比较严重的地区再划分为较小地区。主要村庄要用带刺的铁丝和望塔围起来,进村的人将受到仔细盘查,其中的居民将被迁入集中营。随后,美伪军对各“战略村”进行疯狂的扫荡和围剿。 

  越南南方游击队进行了反“战略村”、反扫荡的战斗。据统计,从1962年到1964年,越南南方游击队的反扫荡斗争进行了40余次,美军伤亡达2000余人。到1964年,越南南方游击队解放了南方2/3以上的土地和700万人口,美国军事介入严重受挫。  

战争逐步升级 

  美军在南越的军事受挫激怒了美国统治集团。1963年底,美国总统约翰逊在一次会议上说,吴庭艳政权没能阻止“红色浪潮”的蔓延,越南的形势完全有可能掌控在胡志明手上,这种状况“极不令人满意”,“必须有所改观”。 

  1963年11月1日,美国在南越策动军事政变,杀了吴庭艳,换上了新的傀儡杨文明,并积极寻找扩大战争的借口。 

  1964年8月4日,美国政府宣称,美国驱逐舰“马多克斯”号和“滕纳·乔埃”号在东京湾(即北部湾)离最近的陆地大约65海里处的公海上进行巡逻时,遭到数目不定的北越鱼雷艇的袭击。 

  事后证明,这是五角大楼为扩大对越战争而蓄意制造的借口。美国政府趁机出台了“逐步升级战略”,即所谓“有限度地扩大战争”。 

  接着,美军开始推行“饱和轰炸”和“焦土政策”,大规模轰炸越南北方。与此同时,美国还不断增兵。到1967年,在越南的美军人数超过50万。 

游击战让美军吃尽苦头 

  美军和南越军队对革命的绞杀激起了更多的反抗。在南越许多作战区,每家每户都组成一个战斗单位。屋内挖有防炮洞,野外挖有防空洞、藏粮洞和藏牛洞。每村每乡都是一个战斗堡垒,村有民兵、乡有游击队。大部分村、乡,尤其是那些靠近敌占区边缘地带的村乡,成了布防森严的战斗村和战斗乡。战斗村组织严密,村民有各自的战斗岗位。游击队和民兵站岗放哨,一有情况立即投入战斗。1965年以后,随着战争的扩大,大量游击队员开始转变为正规军,投入到前线与美军作战。 

  1965年4月3日和4日,美军在清化战役中遭受重创。4月3日上午7时,停泊在南海海面上的美国第七舰队的飞机,约400架次分批侵入清化省上空。美国飞机对着清化省北部的一些居民区、民用工程和经济设施进行狂轰滥炸。越南北方清化防空部队和地方民兵自卫队,在敌机俯冲下来的一刹那,使用各种火力一齐射向天空,组成强大严密的火力网,敌机一架架被击中,冒着浓烟倒栽下来。这一天,他们击落17架敌机,生俘1名美国飞行员,创造了一天击落美军飞机最多的纪录。

  4月4日,美军又出其不意对清化突袭,不料当地武装早有准备。这一次美军失败得更惨。清化军民这一天共击落敌机30架,活捉1名美国飞行员。这次战役后,美国的轰炸行动陷入窘境。 

  从1964到1965年,越南南方民族解放军和游击队机动作战,进行了一系列奇袭战、伏击战、攻坚战、围点打援和反扫荡战。据初步统计,南方军民共歼灭美军近6000人,超过1961年到1964年12月底所歼灭的美军总数的一倍。在许多战场上和战斗过的地方,美军尸体横陈,发出阵阵恶臭。据美国战地记者埃德加回忆,他1964年到位于西贡不远的古芝县采访报道,发现位于县城中的甘密河里漂着一具具美军尸体,无人处理,河水和血交融在一起,在阳光下泛着恐怖的墨绿色。偶尔几个儿童经过,用长长的木棍拨弄着尸体,寻找值钱的东西。在美军的一个战地抢救部,被炸得缺胳膊少腿的士兵躺在病床上。据护士胡斯小姐讲,几乎每天她都要处理掉四到五袋残肢。 

  1967年7月底,南越政府将武装力量增加6.5万人,总数超过100万,同时考虑把征兵年龄降低到18岁。在8月3日的记者招待会上,美国总统约翰逊也公开宣布,把美军在越南的布防人数增加到4.5万到5万人,到1968年,美军各兵种将达到52.5万人。 

  1968年,越南南方人民武装发起“新春攻势”。经过45天激战,歼灭美伪军15万余人,沉重打击了美国的“逐步升级”战略。攻势还使美军士气低落,国内反战运动高涨。美国国务卿腊斯克沉重地说:“预料要进行一场长期、激烈和令人失望的斗争。” 

尼克松准备从越南脱身 

  由于南方人民武装的坚决抵抗和越南军民团结一致,美国在越南耗费了巨大人力物力却没有取得预想效果,遭致国内外一致反对。美国国内的反战运动一浪高过一浪。1969年1月,在尼克松就任总统时,华盛顿上万名群众,高举着“尼克松是头号战犯”、“尼克松是亿万富翁的工具”等标语牌走上街头,举行大示威,吓得尼克松只好躲在防弹的“玻璃罩”里发表“就职演说”。 

  迫于国内外的强大压力,尼克松找到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希望他能帮助美国走出越战泥潭。于是基辛格开始积极奔走斡旋。 

  基辛格首次提出美国从越南脱身的计划,随后,与越南政府及苏联进行了接洽。1969年5月14日,基辛格把苏联驻美国大使多勃雷宁请到白宫办公室。基辛格说:“要是把态度灵活误以为是软弱无能,把通情达理看成是没有决心,那就要犯绝大的错误,我还必须十分坦率地说明白,要是这种无谓的痛苦继续下去,势将影响其他方面的决定。这样拖下去对谁都没有好处。” 

  多勃雷宁把美方计划反映给苏联政府,苏联表现出冷淡态度。此后美国多方进行谈判,但进展缓慢。 

  1969年5月31日,侵越美军司令部宣布:自从1961年美国参加越南战争以来,美军官兵死亡已达3.5万人,损失飞机5400架。这个数字说明:尼克松政府上任4个多月,侵越美军又有4000多人丧命,平均每月大约被打死1000多人。尼克松在撤军问题上的犹豫不决终于吃到了苦果。 

  谈判不成,美国只得“体面撤退”。美国国防部长莱尔德提出:“应该加强南越军队,使之替代美军把战争进行下去。美军的撤离取决于南越军队承担美军作战任务的能力,‘越南化’是用越南人的伤亡代替美国人的伤亡。” 

  1969年6月8日,尼克松总统在中途岛宣布:在当年8月底以前,从越南撤出美军2.5万人。这是尼克松政府从越南的第一次撤军。 

  但美国仍希望奇迹能够出现。1969年11月3日,尼克松在白宫向全国发表了一篇电视演说,他主张的“边战、边谈、边化(越南化)、边撤”的方针,遭到群众反对。为了回答尼克松具有挑战性的电视演说,“结束越战新动员委员会”组织了一次大规模的“向华盛顿进军”的抗议活动。在同一个星期里,类似的活动多达10余次。 

  不得已,美国在加强南越政权力量的同时,加快撤军步伐,驻越美军逐步减少。1973年1月27日,美国经过长期谈判,与越南民主共和国在关于越南问题的《巴黎协定》上签字,宣告美国在越南军事行动的失败。美军撤出后,在南越留下了2万多名军事顾问,并保留相当规模的海空部队,支援110万南越军队作战。 

  1975年春,越南北方军队和南方人民武装发动了著名的春季攻势,经过西原、顺化—岘港、西贡三大战役,击溃了南越军队。1976年7月越南完成南北统一。 

 

美国人的恐怖记忆 

  越战期间,美国向越南投下了800万吨炸药,远超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各战场投弹量的总和,造成越南160多万人死亡和整个印度支那1000多万难民流离失所;美国自己也损失惨重,5.6万余人丧生,30多万人受伤,耗资4000多亿美元。美国在越南的军事卷入规模大(1973年美国在越南作战人数约54万),时间拖延长(前后12年,是美国历史上最长的国外战争),造成了无法估量的心灵创伤。 

  在战争中失去双腿的伦道夫·巴克在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愤怒地控诉道:“(政府)要我们为了自由和理想去(越南)战斗,而战争却使我永远失去了自由。而且至今我也不知道自己为了一种什么样的理想和自由去战斗。每年我除了与那些悲惨的战友们泪流满面地团聚外,似乎痛苦与孤独就是我生活的全部。”

  战争期间,美国经济出现大幅度滑坡,美元霸主地位遭到沉重打击,并出现了巨额财政赤字。 

  越战彻底改变了美苏两霸争夺的格局:整个20世纪70年代,美国转为战略守势,而苏联则处于战略攻势地位。 

  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说:“越南战争也许是一场悲剧,美国本来是根本不应该闯进去的。”资深参议员乔治·麦戈文说:“我认为,印度支那战争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军事、政治、经济和道义的错误。” 

  越战之后,卸任了近30年的美国前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在众多越战反省者的鼓励下,于1995年发表了《回顾:越南的悲剧与教训》一书。麦克纳马拉认为,美国政府决策人没有意识到,“无论是我们的人民,还是我们的领袖,都不是万能的。在不涉及我们自身存亡的事务中,要判断什么是另一个国家和人民的最大利益,应由国际社会进行公开辩论来决定。我们并不拥有天赋的权力,来用我们自己的理想或选择去塑造任何其他国家可是直到今天,在世界上许多地方,我们仍然在重复着类似的错误。” 

  可惜,这一用血和泪总结出来教训,在目前的美国政府中依然没有引起足够的鉴戒。   来源:环球时报  作者:史诚 

主站的的重要栏目和网页
2009年编制的老年表
电影赏析
音乐赏析
莫里康内爱好者联谊会(莫迷网联)专栏
杨大林先生,杨东女士专拦
著名歌唱家演唱的莫里康内乐曲
著名艺术家演奏的莫里康内乐曲
邮探世界名人
意大利电影研究专拦
关于"Chi Mai"
莫里康内欧美亚六场音乐会对比研究
网友提供的莫里康内作品
边说边听边看--专题
网友个人专栏
WAP手机网站
莫里康内MIDI铃声
软件介绍
求谱网友交流
全球莫里康内相关网站
海外优秀搜索引擎
BBC-HVF 访谈莫里康
莫里康内上海音乐会
莫里康内北京音乐会
我喜爱莫里康内
莫里康内新闻(中国)
全国及境外TV节目预报
奥斯卡和莫里康内
遭遇黑客
西巴女王
十三年后再访伊莫拉
"海上钢琴师"琴友天地
"阿隆桑方"研究
"工人阶级上天堂"研究
"死刑台的旋律"研究
我最喜爱的西洋杰出音乐回顾
"索多玛的120天"评述
电影"我的青春/梅泰罗"探析
"大师和玛格丽特"研究
孩子们的作品
不得不看(新闻拾零)
电影"豺狼的日子"专页
八十年代歌曲回顾
电影"德黑兰-43"音乐专页
苏俄爱国歌曲
网站地图
Add to Google
关于我们
信息产业部备案序号(2014): 苏ICP备11039856号 本站自2003.8.8.开始运行 © 2003 hwg 版权所有
除非有版权所有人的允许,本站所有曲目均仅供访问者个人欣赏使用,严禁用于复制生产,出租销售等任何其它商业目的。